前言

陈独秀和高曼君的结合,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舆论都是不支持的,他们已经引来了太多的非议,但两人并不在意外界的目光,还和家里中断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独秀爱上自己的小姨子

陈独秀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包办的结果,那时候他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对于婚姻没有一丁点的了解,就那么稀里糊涂的和高晓岚结婚了。高晓岚是一个旧式女子,对于丈夫的思想无法理解,还时不时地予以反对,所以,两人凑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沉默不语。

婚后一年,陈延年出生,那时候戊戌变法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陈独秀也随着岁月的洪流,前往日本留学。和高晓岚结婚时,她的妹妹高君曼不过11岁的年纪,陈独秀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段关系在之后还是发生了变化,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高君曼前往北京读书之后。

在北京女子师范学习期间,高君曼听到了姐夫的大名,这时的陈独秀已经在知识界崭露头角,他笔端的各式各样的新思想引起了不少人的崇拜,高君曼就是其中之一。

两人可谓是一见如故,对于外界的看法,陈独秀是从来都不在意的,他任由自己坠入情网之中,对于这般的事态发展,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对于两家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封建旧习俗还非常浓厚的年代,姐夫和小姨子在一起是会被戳脊梁骨的,但是,此时已经是20世纪初,世风已经逐渐开化,两人都是读书人,虽然大家看不惯,却还能容忍,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谁都没想到,两人之间竟然产生了“私情。”

对于两家家长的驳斥,陈独秀两人并没有更改自己的意志,最后干脆选择私奔。

1909年私奔之后,高曼君和陈独秀也享受过一段安宁且温馨的生活,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和逃亡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告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陈独秀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孩子,再次前往日本,帮助章士钊操办《甲寅》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看到的是陈独秀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想要改变社会的踌躇满志,却不知道他的晚年如此的孤苦。

1930年冬,陈独秀的妻子高晓岚去世,一年以后,高君曼也病逝,他的晚年是在潘兰珍的陪伴之下度过的,这个姑娘小他30岁,即便陈独秀被捕后入狱五年,潘兰珍也不离不弃地在南京租房照顾他。

陈独秀的晚年是清苦的,为此,很多人都想通过各种方式资助他,但是,对于那些来历不明的钱财,他一向是敬谢不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陈独秀病逝,当时的《新民报》等发布了这一消息,报纸上评论:

“他究竟是一个较有操守者,因为我们还没得到他‘身后萧条’的消息。”

而高君曼和陈独秀之间的感情后续确实让人唏嘘。

高君曼生前曾说:“子美将来找女婿的话,一定不要再找搞政治的,太不安定,实在受不了。找一个经商,做生意的就行了。”短短一句话道尽了高君曼的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上的艰难虽然是两人分手的主要原因,但更多的则是因为两人在思想作风上面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两人在一起时,只觉得对方是自己志同道合的爱人,实际上,两人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面并不是一致的,而且他们的感情都很倔强,热恋期间有情饮水饱,如今热情散去,留给他们的只有激烈的争吵。

大约在1925年冬天,高君曼决定离开上海,带着孩子到南京去居住。此时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了,只是没有宣布离婚,更加没有断绝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君曼他们在南京的生活费用是由陈独秀负责的,大约每个月都会寄150元左右,虽然高君曼觉得这笔钱实在是太少了,陈独秀这是在将她逼到死路上,可是,事实上,两人确实还保持着夫妻关系。

在南京的最后几年,高君曼一直处于贫困交加的困境之中,常常同病魔相伴。

在得知姐姐高晓岚在安庆去世的消息后,高君曼带着孩子美和哲民一块去安庆吊丧,还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但是,陈家的人对高君曼仍旧怀恨在心,陈独秀姐姐的孩子们见到高君曼之后仍旧称呼她是小姨,而不是舅母,很显然,他们并不承认高君曼和陈独秀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高君曼深感气愤,“叫我小姨当然也可以,可他们对舅舅陈独秀又该怎么称呼呢?难道也叫他姨夫吗?”

这次的安庆之行,给高君曼带来了无限的伤痛,再加上沿途辛劳,高君曼的病情急剧恶化。回到南京没多久,她的咯血病就复发,而且又患上了子宫癌,以至于一病不起,在她姐姐去世的第二年,她也在南京病逝,终年45岁。

高君曼的后事乃她生前的友人出钱帮着办的,她的孩子们还没有这份能力,最后她被葬在了南京石头城边的清凉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母亲的后事办完以后,陈子美就回到杭州工作,就连陈哲民也离开了南京,外出求学谋生,从这之后,高君曼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石头城边,几十年都没有亲人去看过她,更没有为她扫过墓。

高君曼外孙女为她迁坟

1947年6月,陈独秀逝世5年后,他的儿子陈松年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灵柩几经周折运回安庆。

而高君曼去世60年之后,也就是1992年,她的孙女陈祯祥在她的父亲陈哲民和其他亲友的支持之下,决定前往南京寻找祖母高君曼的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6月,陈祯祥前往城西清凉山,因为父亲提供的线索过于简单,只知道在南京清凉山一个向阳的高坡上,为了方便辨认,他们还立了墓碑。

但是,年代久远,南京清凉山周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这里既修了大马路,还建造了公园,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墓址的所在地。

陈祯祥在山坡上多番查找,费了无数的力气,却依旧一无所获。就在这时,有人告诉陈祯祥,这山上的坟墓由“坟亲家”唐师傅负责看管,他已经熟悉了每一座坟墓的情况,可以去找对方打听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祯祥在山下找到唐师傅,发现对方不过四十左右。唐师傅告诉陈祯祥,山上的坟墓原本是他妻子的祖父看管的,老人家看管了六七十年,一直到前几年才去世,老人家去世之前曾将所有坟墓的情况都告诉了他,还让他以后代管。

唐师傅说山上的坟墓基本上都有主,清明节一般都会有人来上坟扫墓,有的虽然不是每年都来,但是间隔几年也总是会来的。只有一座坟,不知道是谁家的,都已经葬了60多年了,却从来都没有人来上过坟,扫过墓。

这一特殊情况立刻就引起了陈祯祥的注意,他请唐师傅上山将这座坟墓指给自己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又没有人修整,这座坟墓已经坍塌了。陈祯祥原本想着找找墓碑,结果空手而归,但是再看坟墓的位置,确实非常像陈哲民所说的地方,可能地形变化太大,坟下面的山坡已经盖起了工厂,没办法看到陈哲民所说的上山小路。

为了弄清楚建厂之前的地形情况,他们只能将唐师傅的岳母李老太请过来,据唐师傅所言,她的年纪大了,所以更加了解这一带地形的变迁。

李老太也直接证实,这乃一个无主之坟,六七十年了,从来都没有人来过,这里原本确实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后来因为盖了工厂,这才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老太提供的情况,和陈哲民的记忆完全吻合,陈祯祥非常高兴,但是,墓碑已经找不到了,还是没有办法最后断定这是不是高君曼的坟墓。

为了进行最后的确定,陈祯祥来到江苏省公安厅五处,请技术科科长顾林刚和法医帮助检验。原本,公安部门的法医是不想承接个人业务的,但是,后来听说死者是陈独秀的夫人,就破例予以支持了,还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经过三位法医的检验测定,推测出遗骨属于女性,且年龄为46岁左右,而且死者身高约158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祯祥得知这一结果后,为了慎重起见,还是给在香港的父亲打去电话。经过陈哲民的证实,得出的结果和高君曼死时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从而可以断定这确实是高君曼的遗骨。

终于找到祖母的坟墓,陈祯祥非常地激动。因为清凉山的原葬地即将铲平用作建筑饭店、宾馆,陈祯祥决定为她的祖母遗骨钱低领脏。后来,她在南京雨花台附近的黄金山墓园购买了一块地方,并将祖母的坟墓正式迁葬到这个地方,还为祖母立了一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