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到了山东地界,被雄伟的东岳泰山所吸引。他仰望五岳之尊,不禁心潮澎湃,写下这首诗。是现存杜甫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年轻时那种蓬勃朝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 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在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的同时,表现出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从地理位置“望”,写出泰山山脉绵延辽阔壮观之美。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美景究竟如何?表现出诗人乍一见到泰山那种既新鲜又惊叹的心境,生动而又传神。诗人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远望齐鲁一带,只见泰山山脉辽阔,绵延苍翠数千里。即使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从海拔气势“望”,写出泰山雄峻磅礴气势之美。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赋予泰山神奇和秀美。神奇的大自然,汇聚千种美景,似乎把一切神奇秀丽都集中到这里。用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山前向日出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形成了泰山南北明暗判若晨昏。用词奇绝无比、气势雄峻磅礴,景色神奇秀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从高入云霄的山峰“望”,写出泰山云雾缭绕风光之美。仔细远望,群峰云生,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云雾翻腾涤荡心胸,仿佛有归鸟入谷,令人心旷神怡。“决眦”二字,意思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由此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生动传神地体现了诗人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神奇缥缈的景观看个够,看个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望岳”的的感性思维升华到人生的“展望”,写出了自己俯视一切的雄和气势。诗人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字里行间并没有失意落第后丝毫的悲观和颓废,而是表现出年轻的诗人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写出了有所作为的人生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将来登岳。笔力雄健,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