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

网友咨询:

借名买房有何法律风险

律师解答:

1、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了解决特定群体住房问题的政策性住房,牵涉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利用借名合同使不符合特定条件的人占据了有限的保障性住房无疑会使社会资源造成不合理的分配,是不道德也是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此种情形下借名合同无效。

2、借名人虽然支付了购房款项,但对房屋的所有权并没有直接的法律保护。购房者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该房产,包括转让、出租或出售。因此,借名人可能会面临无法对房产进行自主处置的风险。

3、对于出名人而言,也存在出名人丧失购房资质、购房成本增加、借名人按揭断供导致出名人信用产生问题甚至陷入诉讼。

律师补充:

借名买房包括“借名”和“买房”两个事实。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借名买房发生纠纷时,应由借名人对“借名”和“买房”两方面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如有借名买房协议和购房款支付凭证、缴税凭证等,法院可以认定借名买房事实的存在;如果没有书面协议,而只有购房款支付凭证,法院将结合全案证据判断借名买房关系是否存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一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鹏程律师简介

贵州威驰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曾供职于中国建筑集团及碧桂园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处理多起民事纠纷诉讼,实战经验丰富,擅长风险预防及风险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