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小伙子小张(化名)是长沙市某高校一名大学生,近期,困扰他十来年的一种奇怪病情终于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得到确诊和治疗。

原来,小张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身体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酸水甚至是食物时常从食管反流到嘴里来,有时候在课堂上也出现这种情况,又难受又不方便,一直令小张和家人感到痛苦和困惑。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家长带小张到过好几家医院就诊,却未查出原因,吃了一些胃药也没有明显效果,特别是近一年多来病情在逐步加重,导致小张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严重影响学习,情绪几近崩溃。

就在近期,小张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一种叫做“食管裂孔疝”的疾病,小张一对照,自己的症状与文章中介绍的“食管裂孔疝”非常类似,有很多患者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得到了确诊和手术治疗,于是慕名来到医院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恒正教授团队查房

消化内科主任周艳接诊后,仔细询问小张的病情,为他这种主动识别、主动就医的行为点赞。根据多年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周艳主任初步判断小张很可能就是患上了食管裂孔疝这种疾病,于是为他完善消化道造影、消化道内镜、食管测酸测压等相关辅助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后证实,小张确诊为食管裂孔疝

经邀请医院普外微创中心主任何恒正会诊,专家团队严格评估,小张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得知困扰他十多年的这种“奇怪”病情终于被确诊,小张和他的父母感到非常高兴。

充分手术准备后,何恒正主任带领程发辉、史佳庆团队为小张实施了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经医护团队和健康管理师指导饮食和康复,小张恢复良好,症状不适全部消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管理师为小张指导术后饮食

何恒正主任介绍,食管裂孔疝是人的腹腔内的脏器(主要是胃的一部分)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老年人膈肌和食管周围的肌肉松弛,可导致膈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从而发生食管裂孔疝;或者因为肥胖、长期便秘、咳嗽等原因引起长期的腹压增加,也可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发生。

食管裂孔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疝囊的大小、食管的炎症程度相关,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腹胀、嗳气、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吞咽困难等,疝囊较大者如压迫心肺、纵隔时,还可产生气急、心悸、咳嗽甚至发绀、缺氧等症状。

但是,食管裂孔疝也并非就是老年人的“专利”,有一部分患者是先天性的,何恒正主任解释,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患上食管裂孔疝,很可能与他的食管下括约肌、膈肌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有关,年轻人学习压力大、精神相对紧张,或者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很可能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一些因素。

部分确诊了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最好的手术方法就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抗反流的胃底折叠,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微创中心在中南地区率先开展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手术治疗,为来自全国的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刘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