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莫迪老仙这回又要躺枪了!在2023年9月举行的G20峰会上,印度与美国牵头提出了多国共建“印欧经济走廊”计划。

试图模仿中国经营多年的“一带一路”倡议,让自身在区域内拥有同中国一样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然而,印度总理莫迪仅高兴了几天,新一轮更激烈的巴以冲突就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巴以冲突的爆发改变了地区局势,让印度心心念念的“印欧经济走廊”计划瞬间搁浅,损失惨重,反倒是间接帮了中国的忙。

那么,巴以之间发生冲突,为何会让印度的“印欧经济走廊”计划损失惨重呢?又是如何间接帮了中国的忙?

美印同有基建野心,一拍即合

整个21世纪的前20多年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得如火如荼,出色的基建能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的大国形象也在域内各国的心目中深深扎根。

于是,印度也计划学习中国大搞基建,2021年,刚刚竞选上任不久的印度总理莫迪决定兑现其暗藏心底多年的雄心壮志,强势提出了多功能国家连接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暨投资100万亿卢比,对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重点投资,并将基建事业外溢到其他国家,力争以此来塑造自身的大国形象。

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也非常羡慕中国在基建方面取得的成就。

于是就在2021年的G7峰会上,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计划。

该计划旨在投资于全球范围内的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共计划投资6000亿美元。

实际上,美国这一计划的隐藏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要联合西方盟友国家共同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中国对美国自身霸主地位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印度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推出具体的基建方案。

于是,在2023年的G20峰会上,双方共同宣布了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计划,也就是前面说的“印欧经济走廊”。

由于印度每年向欧洲出口大量的香料,所以印度人也将这条走廊称之为“香料之路”,其目的就是要模仿中国的“丝绸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心而论,美国与印度牵头大搞基建,这一计划还是相当划算的。

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那么美国注资之后,必将加强对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控制,能够更好的对抗中国,稳固自身霸权。

而印度也可以走上中国的道路,以参与别国基建的方式提升区域内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以冲突持续发酵,印度大国梦遭受挫折

然而,大国梦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印度的美梦做了不到一个月,新一轮巴以冲突就爆发了。

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向以色列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对以色列进行偷袭。

巴以冲突瞬间升级,成为了区域内的大型战争,加沙地带被以色列的炮火轰成了人间炼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美国军事力量介入红海,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武装表态支持巴勒斯坦,地区局势愈发紧张。

在这样的局势下,损失最惨的除了直接参战的国家之外,就是刚刚提出建设“印欧经济走廊”的印度了。

原来,印度一个月前提出这一计划之时,公布了该经济走廊需要经过的国家。

这条路的起点是印度,终点是西欧诸国,中间则要经过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沙特、约旦、阿联酋等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美国和印度从中斡旋,积极缓和以色列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成效。

G20峰会时,除了约旦之外,其余所有国家都已经签订了关于该计划的备忘录。正常发展下去,“印欧经济走廊”很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然而,随着巴以冲突的爆发,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纷纷抗议以色列的暴行,停止了与其恢复外交关系的进程。

这样一来,印度心心念念的“印欧经济走廊”就要因为参与国之间的矛盾升级而告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直以大国身份自居的印度自然不甘心。印度总理莫迪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以色列,强烈的谴责了哈马斯组织的行为。

莫迪的做法很好理解,那就是选择支持实力更强、与自己经贸往来更多的以色列。

拉拢以色列的同时,也能够震慑中东国家,让其迫于印度的威慑力而继续与印度展开合作。

不过莫迪的所作所为显然太过理想化了。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虽然与印度存在着武器方面的贸易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骨子里十分傲娇,看不起印度。对莫迪的表态,以色列显得不屑一顾,没有任何反应。

此举反倒伤害了印度网民的自尊心,印度网民随即同以色列网民展开了骂战,闹了个大笑话。

同时,莫迪的言行还让印度彻底得罪了阿拉伯国家,此前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早就对印度的大肆扩张嗤之以鼻了,只是还没有完全撕破脸。

而现在,印度公然站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对立面,完全不给他们面子,无疑再一次伤了阿拉伯国家的心。

这样一来,印度想要在未来与这些国家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更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历难以复制,印度任重而道远

一边被以色列不当回事,一边得罪阿拉伯国家,这样两边不讨好的经历,就像一盆冷水浇到了印度人的脑袋上。

让他们明白想要顺利建设“印欧经济走廊”,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众所周知,印度一直想复制中国的经历,依靠学习中国来登上大国的宝座。但他们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想要成为区域内的大国,就要拥有一定的威信,大搞基建只是表面,基建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否则,如果单单只是基建,以中国恐怖的基建实力,早就把世界都联通成功了。2023年时,环球时报曾采访过埃及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巴勒。

贾巴勒表示,印度的“印欧经济走廊”从本质上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让印度的计划不可能实现,只能起到“画饼充饥”的作用。

贾巴勒口中的区别很明显,那就是双方提出相关计划的出发点。

2013年以来,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家达成了多项基建合作协议,为周边邻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进行助力,共创美好未来。

埃及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巴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中老铁路开通之后,运输货物总量已达数千万吨。

出口中国的货物运输周期,比传统的海运足足缩短了20多天,直接带动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生产的智轨列车最近几年在亚洲市场热度空前,订单国际化率高达80%以上。

这些智轨列车远销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核心城市,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得以显著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对参与者不设任何前提条件,不在政治、外交、意识形态方面对合作方加以限制。

且从不搞霸权主义,不以自身利益为唯一出发点,谋求与合作方平等互惠互利,大国气量展露无遗。

而印度的出发点则截然不同。印度计划促成“印欧经济走廊”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身跻身超级大国行列造势,提升自身在南亚地区的地位。

支持印度执行该计划的美国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矛盾点颇为集中的中东地区,以保障自身的石油贸易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国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考虑到与周边其他国家进行利益的分享,只有与自己站在同一政治立场的国家,才能够参与到计划中来。

且不论印度国内的基建千疮百孔,其实力能否支撑起“印欧经济走廊”计划。

单论其自私自利的出发点,就已经决定了印度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沦为笑柄。

结语:

巴以冲突的爆发,一下子将印度从梦想拉回了现实,印度的“印欧经济走廊”计划告吹,大国梦遭遇当头一棒,真可谓是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的经历也证明,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基建计划,就能够成为一个区域的核心大国。

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这一角度上看,印度哗众取宠的行为还算帮了中国一个小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