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话题引发关注。据《半月谈》消息,“近年来,特别是近3年,纸质书借阅数据呈断崖式下降趋势,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1/3。

浙江某高校图书馆馆长介绍,10年前生均年借阅有7册,现在3册不到。东北某高校图书借阅量2019年为24万多册,2022年仅为8万册。青岛大学相关通报显示,该校图书馆的借阅量,由10多年前的年均60万册,降到了每年六七万册的数量,只有10多年前的10%。

一项由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牵头组成的课题组在2022年对2万余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有8.21%的学生全年没有阅读过一本纸质图书,全年阅读为1~5本的占60.26%,只有不到1/3的学生年阅读在5本以上。

半月谈记者在10余所高校广泛采访学生了解到,大学生阅读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采访中多位学生表示,自己一年读书量为个位数,且大多是备战考研或参加各级竞赛用书,身边大多数同学也很少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挤占了大学生的时间?

部分受访专家和大学生表示,大学生纸质书阅读偏少的原因包括课业负担重、网络吸引力更大、深阅读能力不足、数字化阅读增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高校电子书人均阅读量已经超过纸质书。树人阅读研究院2022年调研显示,浙江省大学生电子书的阅读率为88.22%,全年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0本,远高于同期全国成年国民3.30本的平均水平。大学生群体中,电子书、电子杂志/报纸的人均阅读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纸质杂志/报纸的人均阅读量。

在近些年高校发布的图书馆数据中,也有高校提到了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

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图书馆吸引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之声消息,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崔雁发现,在电子阅读方面,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电子期刊,使用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何选择数字化阅读?不少受访学生表示,主要原因是获取信息便利、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信息检索便利,其他原因还包括收费少/免费、便于复制和分享、交互性强等,这些也是数字化阅读相较于纸质阅读的优势所在。

尽管电子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纸书阅读,但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也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教师李楠、湖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与宣传推广部阅读推广老师龚天姿等表示,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容易导致大学生阅读内容的单一性与封闭性。诸如“三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更难以使学生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狭窄化和知识储量的浅薄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高校学生用电子设备看书学习。图/新华社

大学生该如何提升阅读质量?

无论是数字化阅读增多,还是时间不够,深阅读能力欠缺,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事实,都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当前信息化、碎片化时代,对学生系统性、深度阅读及知识体系构建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该如何计划和选择阅读书目及阅读方式,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呢?

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表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知识管理。不管是读书计划,学习计划,还是生活计划,首先要设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才能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必须要学的,哪些能力是自己必须拥有的,哪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哪些是只需了解即可的,从而去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比如你学历史,你可能知道世界史的大概念和大的历史事件,但是其中的细节或者关键时代的活生生的东西,还需要你去细读和钻研,那你就要去深度阅读相关图书。要先给自己做一个读书计划表,这是我本科的经验,我在本科一年级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缺陷,于是就列好读书计划,每周要读多少书,读哪些书,如果没有读完,周末必须要补回来。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就不会无所事事地去刷手机,或者浏览一些没有太大用处的碎片化信息。”

高校图书馆该如何应对?

面对学生阅读方式变化、纸质书借阅量锐减的现状,各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通过组织读书会、品鉴会、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突破创新,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大学图书馆对学生的吸引力。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凡儒介绍:

“吸引学生来不仅仅是靠阅读,我们现在也在做体验式、沉浸式的空间建设。像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影音视听空间,还有一个书咖吧,也有各种小型的研学空间,配合我们引进的数字资源、配合推广,我们做一些沉浸式的阅读、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2024年,我们可能还要做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品鉴会、读书会,或者做一些学生沉浸式的体验,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纸扇、拓印技术等等,和博物馆、外部的文化机构等相关部门合作,做各种融合式的尝试,把学生吸引进来。”

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蒋耘中说:

“阅读名著对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包括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世界文学名著等四种类型的荐读书目,并邀请知名学者参与“问道”系列读书会,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部负责人袁睿介绍:

“为了引导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学校连续8年在师生中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作者讲读、经典解读、接力朗读、互动评读等方式,引领师生深入理解经典名著,激发阅读兴趣。今年,学校图书馆还开展了“开启图书馆宝藏”打卡活动,通过探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有专家建议,高校图书馆要承担起打造书香校园的使命,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养成阅读习惯,以经典阅读、红色阅读和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一所图书馆,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围绕促进阅读,建设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服务系统,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前来驻足研读。

另一方面,作为阅读的主体,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读者,都应主动为自己的阅读负起责任,拿起每一本书的时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让书籍真正成为点亮我们人生的明灯,而不要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里虚度时光。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自:半月谈、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之声、人民日报评论等。(黄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