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 冬将尽,春始生
古人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至,严寒爬上了高点,
再过一阵子,春水便会冲散厚实的冬冰。
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过完一年中的最后这个节气,
新春也将如约而至,
世间开始新的四季轮回。
赶紧拍醒冬眠的灵魂,不要错失最后的飘雪,
尽情享受这冬日最后的美好时光。
大 寒
寒雪消处春意升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年关将近,大寒已至。在二十四节气的终章,寒潮裹挟着岁末的晷时,也标志着品物的轮回复始。
大寒即为极致的严寒。据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二十四节气解》则言:“大者,乃凛冽之极限。”大寒节气,频繁南下的寒潮,带走了空气中的余温与水汽;此时寒风朔朔、积雪不化,天地间雪虐风饕,唯留极致的凛冽。晨起时分,映入眼帘的是“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放眼远眺,举目皆为一片“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大雪未消,小酌之间吟叹“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在一片清寒间围炉静坐,却是难得的静谧温情。
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即进入大寒时节,母鸡感受到寒冷中的春意,开始准备抱卵育雏;二候征鸟厉疾,指鹰隼猛禽杀气盛极,变得迅猛凶戾、更善猎击,为御寒加紧觅食;三候水泽腹坚,意为湖水冰冻到了极致,连河心也变得坚固,也成就了冰面嬉戏的欢乐。
物候转化中,蕴藏着循环往复的自然哲理。正所谓“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千里冰封之下,众生在蛰伏中积蓄能量,只待寒极必暖、冰雪消融,在春天绽放最昂扬的生机,让人不得不叹,四时流转间皆是万缕哲思。世间甲子须臾事,须知一时颠簸起伏不足惧哉,否极泰来、枯木逢春才是不易之理。世事无常中,唯有处逆境而不冤抑、于顺境亦不沦溺,才能在人生沉浮中安之若素,涵养一份明月入怀的旷达心境。
农谚有云,“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大寒是气温变化的极点,冷暖规律也影响着农事生产。在北方地区,广袤的田野已被冰雪覆盖,并无太多农活。人们在农闲时刻进行“歇冬”,一方面顺应天时、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也应注意牲畜的防寒防冻与土地的积肥堆肥,为开春耕作做足准备。而在南方,土地尚未冻结,依旧需要加强对作物的田间管理。此时正值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适时浇灌对作物的生长大有好处,因此,做好防寒防冻、兴修水利、追施冬肥工作尤为重要。
此外,大寒的气候还映照着人们对来年丰收的向往。“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等俗语,凝结着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对风调雨顺的期许,更折射着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正所谓“大寒迎年”——大寒守着岁末,年节又在立春前后,两者往往相互重合。每逢此时,空气中愈发弥漫着辞旧迎新的浓厚“年味”,多彩的民俗也增添了欢乐的氛围。人们纷纷“沐浴”“除尘”“糊窗”“趁墟”,在清理旧物、打扫卫生、装点住所、置办年货的忙碌中,将烦恼忧愁一扫而空、迎来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
大寒当天,还有丰富的食俗。不少地方都有“食糯”的习惯,通过食用八宝饭等糯米制食物,达到益气健脾、驱寒保暖的良效。北京民间在大寒时吃年糕,也称“消寒糕”,以“年年高”的谐音博得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在南方,人们有“尾牙祭”的习俗,本是为了感激土地公护佑作物收成与事业生意,现在也演变为年末宴请亲友、犒赏员工的聚会美餐。岁终大祭,开怀宴饮,一年的辛劳在寒冷气温与红火民俗的反差交叠中画上句点;万家灯火处,又寄托安放着多少渴望休憩和团圆的心。
大寒已至,冰雪未消。人们在苍茫天地中寻觅一份心安,在遥遥归途中守望世间温暖。伫立于风冷云寒之际,让我们共同静待即将绽放的春意一抹。
养 生
年末进补正当其时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但过了大寒就开始回暖了。同时也是迎接新一轮节气轮回,“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因此,这个时节应养阳益阴强身体。
早睡晚起,顺时节。大寒,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生活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阳气,而晚起则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阴气。因此,早睡晚起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在大寒时节需要注意的。
心情舒畅,和气血。“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暖。”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避免大喜大悲,防止心脑疾病的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体内气血和顺。
冬防伤寒,减损伤。大寒是年终至寒之时,人体受到冷辐射的影响,血液循环受阻,神经肌肉活动减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易诱发脑出血、胃出血、心肌梗死、关节肿痛等症状。生活中应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带来的突发病症。
顺时运动,待阳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不过,冬天运动不宜过度和剧烈,避免扰动阳气。待太阳升起时沐浴阳光,减少阴气损伤。
睡前暖脚,泡去寒。“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大寒时节,还要养成“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在睡觉之前用热水泡泡脚,暖暖身,去去寒。
养阳益阴,食为先。大寒时节养阳益阴,减咸暖食、忌生冷,食补为先。北京由来的“消寒糕”,有糯米糕、糯米饭、八宝饭……主料的糯米味甘、性温,温散寒风,配上山药、莲子、大枣,养肺益气健脾胃,食之御寒滋补。南京人腌的青菜此时已是鲜香可口,与蹄髈为伍,肉显其香,菜显其鲜,名“腌菜炖蹄髈”。
大寒大寒冬尾春头,进补食量有减,降低油腻,增加芽菜(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春韭、姜黄等升散性的食物,以适应春的万物升发。
大寒是冬藏的完成阶段,也到交一年养生作业的时候了。这一年身体养得好不好,开春就能见分晓。
感 悟
大寒过后又一春
不知不觉,我们又从立春走到了大寒,一年终将结束。事实上,曾有过这样的疑惑:起源而发扬于农耕的廿四节气,在我们这个已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是否还有关注的必要。
于是我们从立春开始追寻答案。经历了吹面不寒杨柳风,才知道冬寒完全过去;来到小满,发现那是鸟儿叽叽喳喳的时节,人与万物欢欣;原来只有苦苦熬过大汗淋漓的三伏天,才能在立秋迎接盛大丰收的到来;最后雪落无声,梅花暗香,四时自然成岁。
在激流勇进的时代里,我们随廿四节气走来,生活仿佛有了四季。我们依节气而喝茶而赏花而出游,时间仿佛有了美的痕迹。
恍然明白,廿四节气所蕴含的是一种以美的眼光应对生活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人们按照节气,祭祖、庆祝。比如此刻郊外缓缓升起炊烟,等待遊子归来。城市街角渐渐响起了过年歌,催促行人步伐。万丈雪地的大寒,因一张张春联、年画,有了秾芳红翠。
廿四节气不但没有远去,还传承着中国人最温暖的记忆。
节气的更迭,还给了我们深深的盼望。这一日是大寒,最后的节气,但没有人因此心灰意冷,反而摩拳擦掌,心情振奋。因为等待旧时节过去,是新年如期而至。因为今日之别,是他日在春天相逢。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