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原来叫“司母戊鼎”,后来改成了“后母戊鼎”。但这两个名字都不算错,只是用“后母戊鼎”更恰当一些。

在甲骨文里,字的书写比较随意,一个字经常可以反着写,而“司”反写就是“后”,所以“司”和“后”是同一个字,既有祭祀的意思,也有王的意思。

一、“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武官村出土的,鼎的内壁铸有“后母戊”三个铭文。“后母戊鼎”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现存出土青铜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后”在商代并不是王后,而是王,有伟大和受人尊敬的意思,到了周代才指王后。“母”是母亲,“戊”是妇妌的庙号。“后母”是王的母亲或伟大母亲的意思。“后母戊鼎”就是妇妌的儿子商王献给伟大母亲的大鼎。

商朝是一夫一妻制,正妻死了以后才能再娶。武丁在位59年,活了90多岁,有64个妻子。但是正妻只有三位,依次是妇好、妣癸和妇妌,称为“武丁三配”。

妇妌是武丁的第三任正妻,擅长农业种植,也带兵打过仗,对商朝的农业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妇妌有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先后继承了王位。妇妌死后,其中一个儿子为她铸造了这尊“后母戊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司母辛鼎”

1976年,在安阳殷墟妇好墓的挖掘中,出土了“司母辛鼎”。

“母辛”就是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任正妻,也是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军事统帅,领兵击败过羌方、土方、巴方、夷方等大大小小的国家,还负责主持祭祀和占卜,具有很高的地位。

妇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死于难产。妇好死后的庙号是“辛”,所以被称为“母辛”。

妇好墓中一共出土了110多件刻有“妇好”二字的青铜器,另有5件刻着“母辛”,说明是妇好的儿子祖己献给自己母亲的器物。

祖己是武丁的长子,是出名的孝子,所以又被称为“孝己”。传说他每天晚上要起床五次,看看父母是否睡得安好。

妇好死后,祖己为母亲铸造了一尊大方鼎作为陪葬,这就是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鼎”。

由于武丁活的时间太长了,祖己没有活过他的父亲,所以,妇好的儿子祖己没有当过商王

由于武丁和妇好的感情非常好,妇好死后,武丁把她被埋在了宫殿宗庙区,并在墓上修建了纪念堂-母辛宗,使自己能够随时看到妻子,日夜守护在她的身边。可令人奇怪的是,武丁为妇好举办过多次冥婚,把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王,最后一次许配给了开国的商王成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后母戊鼎”和”司母辛鼎”的命名

“后母戊鼎”最初的名字是“司母戊鼎”, 因为当初在命名的时候,认为第一个字是“司”字,“司”和祭祀的“祀”相通,就是祭祀母亲戊的意思。

但是,当妇好墓里的 “司母辛鼎”出土以后,人们发现这两个鼎无论是形制、纹饰还是铭文的风格完全一致,而且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有“后妇辛”和“后辛”的,铭文,就是王的妻子辛。上面的“后”和“司母戊鼎”上的“司”是一样的写法,所以认定“司”和“后”是同一个字。

因为“后母戊鼎”是妇妌的儿子献给她的,妇妌的儿子是商王,理解为“王的母亲”更恰当。所以国家博物馆在2011年,把“司母戊鼎”就改名为“后母戊鼎”。

而“司母辛鼎”是妇好的儿子献给她的,但妇好的儿子并没有做过商王,理解为“祭祀母亲”更为恰当。所以“司母辛鼎”并没有改名,殷墟博物馆现在也还在用 “司母辛鼎”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后母戊鼎”是商王铸造的,所以它的规格比“司母辛鼎”要高很多,重达832公斤,是“司母辛鼎”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