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文景之治”,实际上景帝相较于文帝的政治实力差距太远。文帝能够顺风顺水的从一个藩王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同时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藩王一点点的分解,只要给到他足够的时间,接下来的故事便是诸侯分无可分,中央完成一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帝政策所贯彻的思想依旧是自高祖时期的道家思想: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制定大政方针,然后自然而然的去贯彻,慢慢的收获成效,“无为,而无不为”。但这套理论中,无为说的是皇帝与政府,不要去急功近利;无不为指的是自然、社会规律,他们会按照规则去达到既定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到了景帝这里,他的脾气秉性决定了他不想等待时间,他想做的是留下功名,做出成绩,想有为。帮助汉朝恢复生机的道家思想逐步被皇帝们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所冷落,能够支撑君主折腾的儒家思想登场。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们,都做出了什么丰功伟绩?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线还要拉回到商鞅变法。当时已经到了战国争霸总决赛七选一了,各国都开始依照自身国情开始选择变法,此时的秦国,选择了法家这张牌。法家思想,便是把整个社会调动起来为君主服务,讲求一个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商鞅变法的buff加成下,秦帝国由一个关西蛮子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碾碎了山东六国的贵族势力,一统天下。但法家思想是把整个社会绷紧然后拧成一股绳,这个社会一直紧绷着会出现疲态的,再碰上秦始皇这种一辈子专门干大事业的主和他那疑似小脑萎缩不干人事的儿子胡亥,秦二世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家思想在动乱时代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社会的作用,一旦战争结束,社会秩序稳定后,单纯依靠法家思想的副作用就会凸显出来。而在恢复社会这一方面,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可以很好的遏制君主与社会骚动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家思想遵循自然规律,讲求一个克制。很多事情,它有一套自身逻辑在,你强迫它违背其规律运行的后果就是一事无成或是事倍功半。自高祖起,尤其是吕后时期,政府轻徭薄赋,让百姓正常生活,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安排,百姓们衣食富足,社会自然而然的就恢复与发展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家思想讲求无为,一切都交给时间去沉淀,去转化。可人一旦安定富足之后,自然会不满足这种平静如水的生活,尤其是作为一个帝王。人本性中的不安分会促使他们去想成就一番事业。道家思想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他们,儒家思想的“有为”成为了支撑他们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两点便是社会等级与大有作为。前者是把社会分为各个等级,让大家伙明白你是干什么的,你在什么位置上,你应该做什么,由此来稳定社会。但儒家思想不说让你一辈子在这死磕,它的第二点就说的很明白,你得干点什么,你得支楞起来,挺大一个人不能窝窝囊囊一辈子你得干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末乱世时,项羽进咸阳,把咱始皇帝辛辛苦苦收藏的先秦百家诸子文章一把火烧个干净,“什么儒家法家墨家思想,最后都得是我项家思想!”刘邦登基后,想着自己一辈子没文化吃过不少大亏了,不能再让自己后代吃没文化的亏了,开始寻找恢复先秦典籍。并且安排有文化的人去学习这些先秦著作,尤其是《尚书》。由此,早就了一批大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的恢复与发展,这些儒生想着,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吕后和文帝,都推崇法家思想,儒生中的一位,走到了皇子刘启身边,这位儒生便是晁错。他选对了人,这位刘启,确实不安分。

刘启脾气不好,这一点他大爷吴王刘濞最清楚。刘启十岁那年,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进京。俩人岁数差不多大,刘恒想着,俩小孩儿正好有个伴儿,而且日后刘启当皇帝,刘贤回去当吴王,俩人熟悉了也能相互有个照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不成想,刘贤也就名字上有个贤字。他老师是楚国人,当时楚国文人啥状态,那可是能喊出“我蛮夷也”的地方,刘贤在他老师的调教下,傲慢无礼,轻佻至极。

刘贤这么拽,刘启可就不干了,我一个当太子的都没你这么能装,下个棋这一顿叨叨啊。气的刘启抄起棋盘便砸向了刘贤。这下不要紧,刘贤就嘴上能耐,直接被刘启砸死了。吴王刘濞一听,当时就急了,刘恒把刘贤的尸体送到了吴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王一看就急了,从此不再去觐见刘恒,刘恒也自知理亏,给刘濞送去了几案和手杖,意思就是:差不多得了,错是我们家错了,我认,但你违背朝纲也是死罪,现在两清了谁都别再说啥。

文帝时代,本可以处理吴王,但文帝没动手,一方面是自己理亏,另一方面,文帝把朝廷与封国之间的矛盾转移成为了封国内大小宗之间的矛盾。之前是国王一反,儿子们都跟着,不跟也不成。现在是国王一反,嫡长子跟着,庶子们人家因为皇帝的缘故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地,为什么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启登基,消息传到吴王那里,脑门都气绿了。而此时如果刘启不折腾,接着按照自己老爹既定方针去办,也没啥事,偏偏此时,刘启想大展拳脚去干点什么。站在他身边的,是当年跑到济南和伏生学尚书的晁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晁错也想着自己能辅佐刘启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上疏刘启《削藩策》。此时刘启还是有思路的。我们上一张讲到,文帝后期直接把地租废除了,土地税没有了,大汉拿什么打仗,拿什么创收?

刘启想着:“老爹啊老爹,你是厚道了,你不管我们这帮后人又没有钱用了吗?农业社会可就指着这点土地税来充实国库了,您老这几十年风调雨顺是不用大把花钱,可万一闹一场灾,打一场杖,国库没钱,那不都玩完了吗?”

于是又开始征收起了田地税。这一点刘启干的没错,也算是纠正了他老爹过于宽仁犯下的错误。

手里有钱了,刘启开始准备削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帝三年冬,楚王来朝,晁错 趁机告楚王在薄太皇太后丧期内淫乱,要杀楚王。刘启则出来打圆场,免去了死罪,但削去了楚王的东海郡;赵王刘遂犯事,又削去了他的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这一系列的削藩行为让诸侯震动,想当年你爸“众建诸侯”已经够恶心我们的了,咋你上来装都不装一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濞为了准备起事,亲自跑到了胶西王哪里联合刘昂,约定事成之后与刘昂平分天下。刘昂同意后,联合齐地诸王反叛;同时,刘濞又派人前往楚、赵、淮南等被刘启削过的地方相约起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刘启的诏书到来,引燃了导火索。汉景帝下诏削去刘濞的鄣郡与会稽郡,吴王当即下令杀掉所有吴国境内的两千石一下的官吏;征召境内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一下的全部男丁三十余万入伍;同时勾结匈奴、东越、闽越三地少数民族武装,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公开反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帝慌了。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自己十岁打死一个吴王世子啥事情都没有的时候呢。当年有老爹护着没出问题,现在没有老爹了,只能靠提出削藩的晁错了。汉景帝找到晁错,晁错给景帝一个逆天建议:皇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国都。

人家刘邦当年御驾亲征人家是真有能耐,至少在韩信眼里刘邦是能够指挥十万人的将才。你让刘启去,刘启这辈子最大战绩就是拿棋盘拍死刘贤,你看看哪个将军拿棋盘打仗的?在听完晁错的建议后,景帝找到了曾经的吴国丞相袁盎。

这位袁盎和晁错不对付,此时的袁盎和景帝说:七国之乱,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杀晁错。不如就杀了晁错和吴王议和,这事就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演出了一幕晁错慷慨赴死,景帝伤心流泪。实际上景帝下令把晁错腰斩在东市。腰斩,什么概念,酷刑啊。腰斩后上半截还能存货一段时间,那是要疼死的。而且直接灭了晁错满门。

景帝杀晁错纯纯一步臭棋。你以为谁都是刘襄啊?那是造反,开弓有回头箭吗?你杀不杀晁错对面都是反,不杀好歹是六个人才,你杀了人家,还特么是腰斩,你爹要知道你怎么不会做人当初就应该把你绑了送吴国让刘濞解气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死晁错后,刘濞根本不见袁盎,大军依旧向着长安杀来。此时没有了主心骨的刘启想到了一个人:周勃之子周亚夫。

周亚夫来后献策:梁王(刘启亲弟弟刘武)堵住联军,他绕后断粮道。周亚夫此时提出这个方案,在战略层面是正确的,在政治层面却是错的离谱,此时他应该想想东市的晁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梁王拿命抵住进攻后,周亚夫偷袭成功,吴军无粮,大败。此时朝廷贿赂东越变节,东越王杀死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也自杀身亡。

随后,栾布击溃胶东、胶西、淄川王,胶西王投降自杀,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伏法,济北王因为被郎中令控制了,免去一祸,被徙居淄川;在赵国,郦寄水淹邯郸城,刘遂自杀;齐王刘将闾虽然有功,但因为曾与胶西王等人有过通谋,也被迫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轰轰烈烈的本不应该出现的七国之乱结束了,朝廷废除了除楚国外的其余六国,朝廷控制的土地明显增加,这场动乱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汉景帝的功绩。只不过他的这个功绩,他自己得到的有点提心吊胆,惊心动魄。

天佑景帝,让他赢得了这场胜利。没有使大汉再次陷入分裂。对于汉景帝的一生,太史公总结道: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汉景帝开始,随着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加之吕后、文帝几十年的与民休息,汉帝国的实力得以增强,一位不甘平凡的君主,即将降临。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