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老鹰到四十岁时,身体开始衰老,爪子和喙变得不中用,身上羽毛也变厚,压得飞不起来。

当它们不能飞也不能再捕猎时,就只能静静等待死亡。但有的鹰不甘心,它们将爪子上的指甲和身上的羽毛拔掉,在石头上把自己的喙敲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它们忍痛将这些做完以后,只需等着新的喙、指甲和羽毛长出来,就可以继续捕猎,一活就是七十岁。

故事看着挺励志,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的真相

故事的真相

这个故事有一个明显矛盾的地方,老鹰在四十岁的时候,会因为鸟喙太长,爪子不锋利,羽毛太厚而无法捕猎,最后被饿死。

那它们将自己的羽毛指甲拔掉,将喙撞碎之后,想要嗖的一下长出来新的是不可能的,那这段时间,难道就不会被饿死吗?

同样被饿死,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原本这些捕猎工具只是老化,这么一通操作直接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属于猛禽,爪子能帮它们抓住猎物,锋利而弯曲的鸟喙能帮它们撕裂猎物,巨大的翅膀能帮它们飞行。

这些对于它们的生存必不可少,修理这些身上的部件不像修手机,送修一台,还有备用机可以用,鹰的喙羽毛和爪子这些可没有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鸟类相比其他的动物,鸟类需要较高的体温来促进酶的催化效率,想要维持体温就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需要大量进食。

想要让身体长出新部件,估计没几天就饿死了。并且它们如果将羽毛拔了,身上的热量就会迅速流失,很快就会冻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老鹰将身上这些部件都卸下来以后,还能活下来,那么就进入了下一个问题,羽毛、指甲和喙真的能再长出来吗?

想想我们的指甲,剪了还能再长,其实鹰的指甲也是这样,在磨损或断裂以后,只要母质没有损伤,是能再长出来的。

但按照故事所说,暴力将指甲拔出,很难保证母质完好,这样就不太可能再长出新的指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的喙也会继续生长的,而且会随着时间增加越长越长,最后太长影响进食,这时鹰会用石头来打磨自己的喙。

但老鹰只是用打磨来抑制喙的生长,可不是直接用喙往石头上砸,试图将其砸断。

要知道,鹰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一样,上下颌的角质是和头骨紧密相连的,想要让其断裂脱落,可不是简单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鹰执意用嘴巴啄石头使其脱落,那后果是不会长出一个新的喙,而是嘴巴变成一个骨头瘤子。

这是因为鸟类细胞全能性受限,没有断肢重生的功能,如果喙掉了,伤口只会愈合,而不会长出新的喙。愈合的骨骼会产生疤痕组织,这样嘴巴就变得十分臃肿,是不能继续捕食狩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的羽毛也是可以长出来的,但给自己拔毛实在难以想象,有的鸟确实会自己拔毛,但目的是为了辅助换毛,比如处于孵卵期的犀鸟。

像故事中的鹰,不是处于换毛期拔毛,就跟大冬天在外面脱衣一样,不是傻,就是患有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和出现重度应激反应,后者导致鸟拔毛的现象确有存在。

如果老鹰刚好有充足的食物,指甲和喙也仅是磨去一部分,气温刚好拔毛以后不被冻死,它真的就能重获新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到了这个故事最离谱的地方,老鹰寿命竟然能达到70岁!

老鹰的寿命虽不算短,但是要活到故事里的40岁分水岭都是问题,何况是再继续拔毛断喙多活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鹰亚种一共160多种,常见的苍鹰平均寿命仅11岁。寿命较长的金雕,活得最久的个体也只有23岁零10个月。

在自然界的鹰成活率不高,随时有遭受袭击的可能,只有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中才能活到40岁。所以自然界大多数的鹰很难达到故事里说的拔毛断喙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鹰的老化不止表现在爪子、喙和羽毛上,身体内脏、器官、神经、肌肉也一样会跟着老化,光换了一个外部设备,里面的跟不上,也一样会死的。

别的不说,体力衰退以后,羽毛再轻便,也难再飞起来了。

这个鸡汤故事的创作者可能是见到了老鹰磨喙,忽然生出灵感。如果它见到的是老鼠磨牙,那就变成老鼠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因为牙齿长得太长无法进食,这时候它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等死,要么找牙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的故事很多人应该听过,谈起借用鸟类来讲道理的案例,就不得不说这个经典故事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口渴的乌鸦找到了一瓶水,但瓶里水位低,瓶口又小,直接喝根本喝不到里面的水,于是它捡来一些石头丢进瓶子里,瓶里水位升高,乌鸦成功喝到了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再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加一个“乌鸦去河边捡石头,等等,河边?”以此嘲笑乌鸦到河边捡石头却不知道喝河里的水,实在愚蠢。

对于这种添油加醋的行为,乌鸦表示很无语,原来的故事里可没说去河边捡石头,只是从旁边捡,并且在这样的故事背景里,河里不一定有水。

其实乌鸦的智商还真不低,有科学家就专门研究过了这个故事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几条虫子装进试管里,在往里面注满水,接着拿到四只用作实验的乌鸦面前。

很快,四只乌鸦注意到了试管里的美味,但尝试几次以后,都不能吃到里面的虫子,它们只能无奈地围着试管打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研究人员为它们提供了一些小石头,没想到这些乌鸦真的捡起石头往试管里丢。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它们似乎能预判水位高度,并不是扔一次试一次,而是扔得差不多了再取试管里的虫子,动作一气呵成。

当然,也有两只是试了两次才吃到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碰巧将石头丢到瓶里,乌鸦压根就不知道往水里丢石头意味着什么,为了更好的证实,另一个升级版的实验就能说明它们比想象中更聪明。

2014年,在剑桥大学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为乌鸦的提供的“石头”与上一个实验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沉入水中的真石头,另一种外形与石头相似,却不能沉入水底的假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开始,乌鸦大多避开那些假石头,将真石头丢入试管中,最聪明的一只竟然一次也没选错。

到此,实验人员觉得还不够,重新做了一个实验,这次为它们提供一样的方块,不过一些是实心的,另一些则是有凹槽。最终,这些乌鸦大多避开了有凹槽的方块。

有人怀疑这个实验用到的乌鸦很有可能是经过训练的,自然界的乌鸦是不懂这个原理,即使这样,这个实验也体现出来乌鸦的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伊索寓言里的这个故事看起来离谱,但是他教会了我们遇事不要轻易放弃,或许换个思维方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当然,老鹰拔毛断喙的故事也是在鼓励人们在危难时不要坐以待毙,而是要勇敢面对,敢于舍弃,敢于改变自我。

只是一个夸大乌鸦的聪明,一个将老鹰描绘成一个蛮干的憨憨。用动物来向人们传达某种思想没有错,但不要因为动物不会说话,就随意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乌鸦喝水明确说明是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载体。看这个故事时,完全可以将故事里乌鸦当成人看。

但是老鹰拔毛断喙的故事却言之凿凿,一副这就是事实的样子,给人误导。还胡乱科普老鹰是最长寿的鸟,这把葵花凤头鹦鹉、信天翁等鸟放在哪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被造谣的鸵鸟

同样被造谣的鸵鸟

在这种以伪科普的口吻创造的故事里,除了鹰,鸵鸟也无辜地成了受害鸟。

鹰虽然被描述成一个不知死活的铁憨憨,但主旨毕竟还是励志。鸵鸟就惨了,在造谣者口中完全就是呆瓜。

关于鸵鸟的说法是,它们在遇到危险后会把头埋进沙子里,这样自己看不见敌人,就以为敌人也看不见自己,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鸵鸟并不会这么蠢,在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选择是直接跑,要知道鸵鸟虽然不会飞,但是双脚是很有力的,并且鸵脚掌只有两个脚趾,非常善于奔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鸵鸟奔跑起来的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千米,逃跑可比头埋沙里容易活命。

鸵鸟的脚不仅能用来跑,还能与敌人搏击,甚至能将一头狮子击退。另外,那对不会飞的翅膀也是很有力的武器。

有这些装备加身,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把头埋进沙里图啥,图窒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鸵鸟生活的地方为草原,荒漠或沙漠地形,这些地方地面都是十分结实的,有这个能力把头扎进坚硬的土里,其他猛兽直接被吓跑了。

真实情况是鸵鸟并没有把头埋进沙里,而是利用阳光的照射在沙漠表面产生反射光和热空气的漫反射,形成强光层来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它会将身体隐藏在光层下,头放得很低,更利于观察敌人动向,如果被敌人发现,要么选择用双脚与之一战,要么拔腿就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鸵鸟一样善于利用自然因素的动物有很多,它们有着人类难以想象的智慧,只是有的人不解其意,随意加上主观的猜测,然后貌似很有根据地进行传播。

用故事来激励人固然没错,但是不加解释说明,以一种看似严谨的方式讲出,就会给人误导。

而这些看似有理有据的鸡汤,却满是科技与狠火,让人一边吸收着积极向上的营养,一边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个被篡改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