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河源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质检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摄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流进了港九,啊流进我的家门口……”一首《多情东江水》,记录了祖国对香港同胞的关爱。

歌曲中赞美的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上游称寻乌水,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枫树坝库区与安远水汇合后称东江,流经广东省内六市,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水源。东江也是离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2023年12月8日-9日,记者前往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等地,边走边看,聆听流域百姓爱水护水的动人故事。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奇缺,曾经水荒频现。1964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开始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1万余名建设者经过艰苦奋战,仅用11个月就完成了全长83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1日,滔滔不绝的东江水带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厚爱,进入香港千家万户,香港自此结束了缺水的历史。目前,东深供水工程每年对港供水达8.2亿立方米,占香港年淡水总量的70%-80%,自1965年至2020年,累计对港供水达267亿立方米。

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处于东江的中上游,也承担着为东江中下游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近5000万人民提供优质饮用水的使命。新丰江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万绿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水库的修建也改变了下游“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的局面,在防洪抢险的关键时刻,承担抗洪削峰的作用。

为改善和保护水质,广东省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局面。“我的爷爷、父亲为了水库建设从家乡搬了出来,我是新丰江水库的第三代移民,全家人对这一湖水都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的水库移民从最初十几万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可以说为这一湖碧水作出巨大贡献!”河源市水务局副局长赖少略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虽然是企业,也要履行好社会职责,和当地政府一起,齐心协力保护好东江水。”广东省粤电新丰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暹群告诉记者,作为水库电站,虽然其功能有过几次调整,但目前调水功能还是第一位的。2023年,公司按照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给出的调度指令保持水位,做到多蓄水、少发电。

2018年年底,东江流域六市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河(湖)长体系延伸到村一级。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实现了流域管护全覆盖。

“东江的水质本来就很好,现在越来越好。”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七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志恒是一名村级河长,负责的范围有10公里。生活在东江边上的他,自小就喜欢在东江里游泳玩耍,游累了还会喝上一两口解渴。他告诉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河长,我每周最少要巡河一次,一个月最少四次。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宣传村民不污染东江水,发现违建等问题时及时上报。”

守护好东江水质也离不开民间守护者的付出。2022年年底,东江流域六市护河志愿者达到53.6万人,参加巡河护河各种活动的人(次)达到29.16万人,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护河志愿者,共护家乡河。

来自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的“民间河长”何汉强,会不定期穿上蓝色马甲的工作服前往河边巡查,看看是否有村民向河里倾倒生活垃圾和废弃物。2018年起,他有幸成为第一批民间河长,“这几年经常进村入户给村民讲解保护河湖的重要性,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我们的努力,大家的自觉性提高了,也不再向河里倾倒垃圾,水质变得越来越好了!”何汉强说。

沿河而下来到惠州东江公园,惠州市捡跑协会首席教练文懿正带着志愿者在做跑前热身运动,“伸出我们的双手,爱护我们的地球……”响亮的声音在公园里回荡。捡跑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天一起慢跑,再顺手清理河岸两边的垃圾。文懿说:“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但是生活工作在这里,保护东江义不容辞!我们捡的是文明,跑的是健康,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东江结合起来,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值得!”

一江清水,一路好风光。东江中上游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下游水质常年保持在Ⅱ-Ⅲ类;流域内各种植物1022种,野生脊椎动物254种,鱼类35种……地处东江中下游的惠州西湖与东江贯通,通过引东江水持续改善西湖水质。一路沿着西湖长堤行走,绿树成荫,湖边红花点缀,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拍照打卡。西湖的鸟岛上,大白鹭、苍鹭、夜莺等五六十种鸟类在此栖息,每年冬季,北方的候鸟也会来此筑巢过冬,日出日落之时,漫天飞舞的鸟类,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

东江两岸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未来,东江将继续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