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我想问一下,全国这么多城市,只有我们江苏才卷,江苏才这样吗?我想问一下外地的朋友,难道你们家的孩子上小学之后你们不用买打印机吗?那你们如何给他打印学习资料呀?你们家孩子生病挂水了,难道敢挂右手?那你怎么写作业、怎么补作业?你们家孩子上学开家长会,允许爷爷奶奶去吗?你们的寒假难道不是19天吗?寒假19天,补课班14天,你们难道不是这样吗?——来自一位江苏妈妈的“灵魂拷问”。

别不信,相信这位妈妈的吐槽是真的。

前一段流感盛行的时候,医院里中小学生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的消息,难道大家忘了吗?

生病挂水不敢挂右手!寒假19天,补课班就要14天,合着整个假期实际上只能休息5天时间!

如果大家都不补课,结果是一样的,到底是谁在自找麻烦?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这么“卷”?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件事,年年提,年年喊,为何却总是根治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学生都不补课,最终结果一样!到底是谁在自找麻烦?

所有学生都不补课,最终结果一样!到底是谁在自找麻烦?

所有学生都不补课,只凭上课认真听讲,结果是一部分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所有学生都参加补课,大家花费巨大,到最后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还是那一部分学生!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花了很多钱。

校内、校外“双轨制”的教育除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孩子们课业负担外,没有一点好处,这也是国家大力实施“减负”的原因。

既然大家都不补课,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还总有人自找麻烦?

因为做不到整齐划一!

“我的孩子不补课,别人的孩子补课了,对我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或许这是广大家长的心声,也是补课难道消失的原因。

只要有一个人补课,就有家长心理失衡,现实政策再严厉,也总有家长“自找麻烦”,托人给孩子补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禁止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但是中考、高考是以成绩高低来录取学生的,家长不敢掉以轻心,学校也不敢怠慢。

既然不让公布成绩,家长是怎么知道哪所学校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

成绩影响老师们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同时也决定学校领导的升迁,即便家长不想让孩子补课,学校也总会私底下给学生“开小灶”,学校和老师也在“自找麻烦”。

家长想让孩子“弯道超车”,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这也是减负难以彻底实现的根源,大家都在“自找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教育途径”来解决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卷”!

用“教育途径”来解决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卷”!

某卷烟厂(国企)招聘流水线生产工人,招聘简章上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毕业,公示出来的招聘结果上显示,入围人员的最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一个卷烟厂的流水线生产工人,一个初中毕业生,经过简章培训就要可以胜任的工作,招聘到的工作人员最低学历竟然是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人才增多了?还是学历贬值了?

其实并非国家人才增多了,而是人们的现实考量!

当考公、进国企成为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不“卷”是不可能的。

关键这样正常吗?存在的就一定合理吗?

为什么大家都在卷教育?用教育途径来解决社会问题,或许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7月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自此揭开了中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历史。时至今日,“减负”已经搞了几十年,孩子们负担真正减轻了吗?

决定“减负”能否成功的,从来不是教育本身!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初中毕业,就能找不到不错的工作,即便不怎么体面,也能受人尊重、衣食无忧,大家还会再“卷教育”吗?

大家之所以“卷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孩子的就业,而“就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社会问题,却用教育途径来解决,能解决得了吗?

当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变成平民教育,当教育变成一个产业,当待遇好的企业招聘人员时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生,教育减负就是一个笑话。

孩子寒假19天,补课班14天,生病挂水只能打左手……。我们教育如此之卷,大多时候是在“自找麻烦”。用“教育途径”解决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