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还是不放心,早点去现场看看。”1月22日7时,天气的快速变化让忐忑了一夜的郑锋从暂住的旅馆迅速起身披衣,叫上张平、谢凡显与薛明成驱车赶赴观冰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锋班组在观冰路上

他们四人来自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运检一班,郑锋是班长,其他三人是班员。1月20日起,他们就定点驻守在距离贵阳市城区60公里外的开阳县。

郑锋当观冰员至今已有16个年头,3名班员也有5、6年的“观冰史”。110千伏黄牵线是为贵州磷化工产业提供电源的重点线路,而110千伏开流永牵线则为川黔铁路提供重要供电支撑……班组所负责的每一条线路“家底”,郑锋烂熟于心。

22日的线路巡检分为3个点,驱车40分钟到达110千伏黄牵线40号塔,再前行10分钟到达110千伏开黄线21号塔,最后驱车10分钟到达110千伏开流永牵线50号塔。这三个点有一个共同特点,海拔高,均处于两山之间的大风口处,冬季易覆冰。途中,郑锋的手机接到所里监控班发来的预警信息,通过输电线路覆冰预警装置发现,这3个点的线路果然有覆冰,需要人员现场进一步观冰确认。

用无人机进行系统观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无人机进行系统观冰

雪鹅毛般下得很大,一路上车很少,郑锋将车提前装好防滑链后一直保持不超过30码的车速小心行驶,到达110千伏黄牵线40号塔附近,室外气温已达-5℃,迎着刮脸刺骨的风,4人向塔所在的山腰挺进。一时间雪下小了,短暂的“空窗期”给了他们飞无人机的绝佳机会。

“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通过系统监测加人工现场观冰复核相配合的方式,才能为线路巡检提供‘双保险’。”郑锋说。

天公作美,4人快速分头行动,两人利用无人机巡检线路上端,两人掏出望远镜、卷尺、手持覆冰测量仪,对铁塔以及线路进行测量与观察。主要观察高空中的绝缘子串、导地线的覆冰状况、铁塔积雪情况。张平说:“特别绝缘子串的观察很重要,如果它被雪或冰全包裹起来,就会引起线路断路,影响整个线路的供电。不抓紧时间不行,如果遇上大雾,只能驻守等待雾散去,别人是‘雾里看花’,而我们常常只能雾里守塔。”

2.9毫米,测量数据与覆冰预警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一致,尚未达到10毫米的融冰值,郑锋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将线路覆冰情况向监控班反馈。3人迅速下山,向下一个巡检点奔去。

“我们计划驻守到1月27日天气预报气温0℃以上后再撤,但这不是绝对的,要看现场线路覆冰的具体情况。总归就是冰‘来’人‘进’,冰‘退’人才‘退’。”郑锋说。

像郑锋这样的观冰员,还有很多。自1月19日以来,贵阳电网共出动观冰人员582人次,车辆146次,对190处观冰点进行观冰,并安排了3组驻点观冰人员分别驻扎在开阳、息烽、清镇区域,同时下发28台发电机到往年凝冻比较严重区域应对突发情况。

目前,贵阳供电局最大供电负荷较降温前增幅接近30%。截至22日,累计观测到覆冰线路32条,主要分布在息烽、开阳、白云、修文、清镇、乌当区域。

杨志坚 张其琼 记者 丁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