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向美国采购近30万吨大豆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不少网友觉得,为什么要从美国进口大豆,咱们自己难道没有吗?何必让美帝赚钱?

看来,我国的大豆产业有多么薄弱一直鲜为人知,在谈到被欧美“卡脖子”技术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往往就浮现出了像光刻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

实际上,中国在大豆领域的处境远比光刻机领域尴尬,想实现大豆自给自足的难度一点也不比造出光刻低。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头号大豆消费国,这与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包括豆腐、豆浆、辣条、酱油在内的众多豆制品,无一能够离得开原材料大豆。

另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养猪需要饲料,大豆压榨后产生的豆粕是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的一粒豆子,却紧密联系着所有中国人,没有人能离得开它。

然而,从1996年开始,我国首次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以来,全国年大豆缺口量从225.28万吨飞速增长到2021年的10019.46万吨,短短20多年,缺口量增长了43.47倍。

买豆子的钱2013年以前都流入了美国人的腰包,2013年以后巴西开始占据上风。

听起来是有些气人,但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在大豆供需之间,离自给自足还差得很远。

用数据来说话。

以2021年为例,该年度我国共消费1.17亿吨大豆,当年国内单产为130公斤/亩,这意味着,要想完全实现大豆自由,那么需要拿出8.95亿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

令人遗憾的是,数据显示,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9.179亿亩,如果拿出将近一半的耕地面积来种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也将迎来供应危机。

可见,仅仅通过扩种来实现大豆自由非常不现实,无异于是拆东墙补西墙,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得不偿失。

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最大短板,其中的困难来自于方方面面。

种植规模小

由于耕地面积本身不足,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在2023年仅为1.57亿亩,相比于巨大的需求量,有限的种植面积实在很难改变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

为了解决耕地面积少的问题,相关部门推出了玉米和大豆套种的种植模式,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套种大豆的产量能达到84公斤/亩,但依然是杯水车薪。

大豆产量低

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大豆亩产达到132.7公斤,已经是历史最高水平了。

但是,与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的产量相比,这个历史最高产量也显得微不足道,据了解,在2021年,美国的大豆亩产就达到了230.67公斤/亩,巴西更是达到了236.67公斤/亩,就连阿根廷也能达到187.33/亩。

数据不会骗人,国产大豆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大豆亩产1996年为118.01公斤/亩,到2023年达到132.7公斤/亩,27年过去了,种子改良了、化肥更新了、耕作机械化了,但每亩地产量却只增长了不到15公斤。

产品效益低

实际上,很多农民并不愿意种植大豆,因为种大豆不划算,前面提到了大豆的产量低,同样的面积,种高产的玉米和小麦能够赚更多的钱。

更重要的是,国际大豆的价格普遍低于国产大豆,每吨的差价甚至能达到1000元左右,效益成为压垮国产大豆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国际大豆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仅靠补贴政策,想要调动豆农的积极性很难。

其他问题多

当前我国的大豆品种欠佳,科研投入少,社会上对大豆育种也不了解、不重视,相比于农业领域的短板,人们更关注科技领域的攻关,比如5纳米芯片、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这也导致国内长期以来没有突破性的新品种诞生。

除了产量和效益的问题,我国的大豆产业还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不合理,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主产区,加工却基本都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运输成本几乎和远洋航运差不多,这就让国产大豆在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面前更没有竞争力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大豆进口量相当于全球总出口量的60%左右,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大豆贸易定价却集中在美国期货市场。

而且国内大豆及其制品很大程度上被外资牢牢的掌控着,也就是说,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我们对大豆的掌控能力都不强。

近期,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记者会答记者问时提到,2023年国内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试点范围已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

农业农村部已审定通过了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并向26家企业发放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也意味着我国正逐步放开转基因大豆种植,当然,也不用过度担忧,目前还仅仅是试点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

很多人闻转基因而色变,实际上,我国从美国、巴西进口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这也是两国大豆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种植的大豆品种加入了抗药、抗病、抗旱等基因。

在中国,非转基因的国产大豆以食用消费为主,主要是人吃,转基因的进口大豆以饲用为主,主要是牲畜吃。

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广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的大豆产业如今已是内外交困,不得不从多方发力,在转基因方面寻找突破口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二十多年来,从只进口美国大豆,到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家供应商中择优选购,多方增加进口大豆,主要还是以防万一。

万一哪天老美突然不给我们卖大豆了,咱还能从其他供应商那里采购,不至于被卡脖子,受制于人,也算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们经常在新闻看到关于粮食安全的报道,那么,我们的粮食到底安不安全呢?

以大豆为例。

目前,国产大豆仅够食用,假如以美国为首的大豆主产国对中国实施大豆封锁,不再将大豆卖给中国,由此将产生近1亿吨的需求缺口。

这对全国的养殖业都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生猪产业,饲料全面告急,肉制品价格疯涨,14亿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每年人均肉类消费量甚至可能回到1996年的水平。

有人觉得,我们不买其他国家的大豆,他们也会受到损失,没什么好怕的,大不了两败俱伤。

是的,美国的农民确实会受到损失,但你要知道美国的农民只占他们总人口的2%,而且大豆是期货,他们第二年就可以改种其他作物,损失不会太大。

但中国要是失去了进口大豆,那么影响的就是14亿人的生活,一旦出现老百姓吃不起肉的情况,社会的平稳发展都将出现问题。

如此一比较,谁的损失更大呢?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通过科技攻关,久久为功,造出高精度光刻机,最终实现芯片自由,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连载人登月都已经立项并提上了日程。

但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想实现大豆自由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归根结底还是14亿的人口基数太大了。

此时不由的想起了袁隆平等一众农业科学家的伟大,假如未来能研究出像超级水稻一样的非转基因超级大豆,那必将是改变国运的壮举,其成就绝对不会比造出光刻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