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庆长十九年(1614年),江户幕府以丰臣家铸造的方广寺钟铭“诅咒”德川家为借口发动了灭亡丰臣家的“大阪之阵”。大家熟悉的借口是铭文中的“国家安康”和“君臣丰乐”。但江户幕府找到的“罪证”还有“前征夷大将軍从一位右仆射源朝臣家康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江户幕府的“欲加之辞”,“右仆射源朝臣家康公”的意思是“仆(日语的意思为‘我’)射(动词)源朝臣家康公(德川家康)”,即丰臣家诅咒德川家康。不过日本确实是没有名为“右仆射”的官位。那么方广寺钟铭为什么将德川家康称为“右仆射”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宝元年(701年),日本大和王朝正式建立了“律令制”,而“律令制”设置的官位被称为“律令官”。到了天皇和朝廷全都沦为摆设的幕府时代,“律令官”也都成了没有任何实权的荣誉称号。不过幕府将军和武士领主名义上还是天皇之臣,需要一个“律令官”来让统治“名正言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有实力的大名一般都有两个头衔:一个是表明实际权力,比如执权、管领、守护、城主等等;另一个是表明荣誉地位的律令官位,就连征夷大将军也不例外。江户幕府建立的时候,德川家康在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的同时也得到了朝廷的律令官位“右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长十年(1605年),德川家康将征夷大将军之位让给了儿子德川秀忠。可能为了让德川秀忠的将军之位在名义上更为稳固,德川家康不仅把征夷大将军让给了儿子,还辞去了“右大臣”的律令官位。与此同时,当上江户幕府二代将军的德川秀忠还得到了律令官位“内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天皇朝廷可能是想平衡德川家与丰臣家的关系。就在德川家康辞去“右大臣”和德川秀忠出任“内大臣”的当年,丰臣秀赖得到了律令官位“右大臣”。再加上“右大臣”位阶比“内大臣”要高,日本当时名义地位最高的武士不是幕府将军德川秀忠,而是大坂城主丰臣秀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臣秀赖此后一直称右大臣,方广寺钟铭的署名也是如此。但在写方广寺钟铭时,丰臣秀赖面对一个问题:如何称呼德川家康?丰臣秀赖一方面不想与江户幕府开战,另一方面丰臣秀赖的正室是德川家康的孙女。因此丰臣秀赖不能只写德川家康的姓名,必须要写律令官位。

但丰臣秀赖又出于两点不能将德川家康称为“右大臣”:第一,德川家康此时已经辞去“右大臣”之位,而且现任“右大臣”是丰臣秀赖;第二,如果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一样被称为“右大臣”而德川家康又是丰臣秀赖的长辈,那么丰臣秀赖在名义上压了江户幕府一头的成果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丰臣家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律令官一般都有非正式的“唐名”,比如太政大臣的唐名叫“相国”、中纳言的唐名叫“黄门”、参议的唐名叫“宰相”等等,而“右大臣”的唐名之一就是“右仆射”。正因如此,丰臣家审核决定的方广寺钟铭最后将德川家康称为“右仆射源朝臣家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