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杜甫背井离乡漂泊西南,窝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见江边梅花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 梅

(唐代)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首咏梅怀乡诗。诗人寄托思乡怀亲之情于梅花,写出了自己的故乡之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联“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从描述江梅的开花时间入手,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屹立江边的品格。看似写了梅花的开放过程,又体现了诗人天天看花,关注盼望的心情。腊月前,梅花含苞待放,腊月后,梅花竞相绽放。一个“破”字,将梅花欲开的状态写得惟妙惟肖。从腊前蕊破写到年后花开,诗人关盼梅花之情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从春光明媚的景色入手,写春意浓、风光独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梅花绽放必然迎来大好春光,而春光明媚可以滋生万物,万物皆得其所。奈何诗人却不在春光之中,现在居无定所、流落异乡,就是再好的春光春色也无法排遣他内心的“客愁”。以美景写哀情,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对客愁无可奈何,倍增其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从江上着眼、由抒情而写景。江边的梅花与白雪本是同色,梅花似雪、雪似梅花。而江水似乎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微微荡起清波。江水倒映着梅树的影子,而朵朵绽放的梅花,为江水增添了无限的情致。江中波映江边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呈现出一派融融乐乐的春景。望着东流的春江微波,正与江梅相漾发,而绽放的梅花,令诗人愈发感到无限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从眼前景物入手,面对巫山峰峦,更觉其高峻险恶,也更觉故乡山水可爱可亲。梅占春意,春水春花,春光春色,虽然赏心悦目,但都非故园春色。道出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的原因,全因战乱流离,背井离乡。此时的故乡应该也如夔州一样风景优美吧。而年迈的诗人流落异乡,只得望着巍峨苍郁的巫山独自哀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以梅花起笔,融入了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巫山,寓情于景、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回归故乡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