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进入了陌生的环境,他们离开了父母,进入了小学校园。有的孩子自信满满的,因为父母嘱咐娃了,放学我就会把你接回家,娃也觉得自己一定可以适应新的学校。

但也有的孩子犹豫胆怯,因为家长说了,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你自己要适应。这样娃会在心里胡思乱想着,新的老师和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没有以前幼儿园的小朋友陪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因为精神内耗,而让孩子变的焦虑不安。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就会让孩子情绪变得低落,因为父母使精神内耗严重的人已经影响到了娃。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只能打好它。

一个家庭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断的精神内耗,如果父母长时间的精神内耗,会影响到娃。而且,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孩子,身上通常有3个习惯,看看你家娃有吗?

习惯一:经常犹豫不决

李琳说,她家果果上小学三年级了,最近学校要举行跳棋比赛。老师在家长群发了通知,想参加的孩子可以提前报名,李琳问孩子想不想参加,果果说担心自己的棋艺不好,失败了会被别人笑话,也怕妈妈和老师失望。

但是同学们都说他很优秀,应该报名参加比赛。果果仍然在报名与不报名之间徘徊,为此非常焦虑,好几天都没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告诉他,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不用想这么多,犹豫不决的,让自己增添烦恼。最后,果果还是选择了放弃参加比赛。

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果果也是总会提前设想事情的后果。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想要成功,却又害怕失败,在没有发生的事情上不断消耗自己的精力。

习惯二:做事情没有目标

表哥家的侄女读初三,上次月考的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原本指望娃考上重点高中,照这样下去,进普通高中都有难度。表哥给孩子找了,有一对一的补课班,费用自然非常昂贵,但效果也不是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哥和表嫂经常训斥孩子,侄女觉得自己的成绩可能也没有上升的空间了,每天都说自己一定要努力,其实还是像原来一样拖拉,一点也不爱学习。

很多时候,都是父母骂两句,侄女才会去学习。父母一离开了孩子又恢复了常态,一点儿都不努力

咱们认真思考一下,其实侄女就是做事情没有动力,只是在家长面前装模作样。娃没有目标,经常是迷茫无助的状态,也不会付出行动。

习惯三:总是委屈自己

我们小区的孩子经常在广场一起玩游戏,有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经常一个人站在角落里,怯生生的看着别人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们的游戏是两个人一组,有时他明明可以参加的,面对小伙伴们热情的招呼,他会说让别人先玩,没事的我先站在一旁等着。这个孩子的谦让是毫无原则的,经常委屈自己。他连争取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当然也不会开心,多数时候会委屈巴巴的低着头躲在角落里

长期处在精神内耗的状态,让孩子缺乏主见,遇到事情会纠结很久。在这种情况下,一件小的事情会被无限的放大,娃想的太多,也会变得越来越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流育儿圈的说法是,一个孩子能不能走上坡路线,最大的阻碍不是家里有多穷,而是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内耗,优秀的孩子背后一直都有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都是不断的批评,争吵,包办,孩子就会长期处于压抑的气氛当中。

杨绛说:长期打压家里人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打击孩子,攻击伴侣,自己负能量爆棚,却拉着全家人一起承受,整个人就像一个情绪黑洞,吸干家里人的精神。

孩子犯错,家长的教育的方式不是斥责和打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家长要带娃远离焦虑内耗,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和解。

好的家庭环境是决定一切的开始,一个家庭不怕争吵,闹矛盾,而是在争吵的过程中不断的翻旧账。

家长要懂得及时和解过去的事情,该翻篇的就翻篇,把眼光放远,才能创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沟通。

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隔阂就是距离,父母应该学会蹲下来和娃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观念统一了,沟通之路才会通畅。

还有,不要追求完美。

精神内耗的原型就是太完美主义了,100分是最好的成绩,60分也有冲刺的希望。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多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父母带着娃一起行努力,脱离精神内耗。

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和爱是他们一生的底气,遇到的事情不要急着去批评指责,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和时间。

枕边育儿寄语:

想让孩子远离精神内耗,家长要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大人拥有积极的心态,娃也会积极向上。希望你家孩子,不内耗,自信健康的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