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吖,我是C妈~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来自浙江的初三男生,面对镜头很生气地强调:“不让孩子买贵的东西,你有可能真的毁了你的孩子。”

原来,这个男生的一个同学花1000多元买了一双篮球鞋,结果被他妈妈赶了出来,无处可去只能借住在这个男生的家里,男生为同学打抱不平,于是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男生说,自己的同学其实并没有乱花钱,他为了攒这个钱,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候连奶茶都不喝,玩游戏的时候也不花钱,明明是一个为了自己目标坚持努力的人。

他既没有从家里拿钱,也没有给父母负担,而是用自己仅有的资源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位男生认为同学的妈妈做的不对,于是发声为其维护,没想到却引发众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这是虚荣驱使还是自卑作祟?

01 这是虚荣驱使还是自卑作祟?

我也是一位妈妈,如果是我的孩子这样做,虽然也会生气,但是首先不会把孩子赶出家门,其次会认可孩子“为了实现目标省吃俭用”的行为,最后分析花千元买双鞋是否值得。

生气不是因为千元鞋子,而是因为普通初中生的攀比心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千元只为买一双球鞋,要知道这放在普通家庭,可能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宽裕,另当别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可能不宽裕,不然他不会省吃俭用,也没有额外向父母要钱,说明他也知道1000元的鞋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选择独自默默攒钱。

他虽然体谅父母的不易,但是骨子里应该是自卑的,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会因为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觉低人一等,于是迫切需要某种贵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让家里去承担他物资的需求,这一点倒是是难能可贵的。毕竟,谁的青春没有攒钱买过心仪的东西呢?

尽管喝奶茶和玩游戏的钱也都是父母提供的,但是起码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这一点在当下社会中,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买车买房,有多少人是全款买的?提前消费,说好听点是为了给家人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成年人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其中的一种而已。

明明买不起还打肿脸充胖子的叫做虚荣;钱不多但偶尔买得起贵的东西叫做追求品质;奢侈品虽好,但是不要盲目追求,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消费水平来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02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初中生省吃俭用攒钱买千元鞋子,妈妈一怒之下将其赶出家门,这一事件被同学发到网上后没想到却引发众怒:一方是因为孩子的消费观发怒,另一方则因为妈妈的做法而发怒。

有网友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孩子自己攒的钱,又没有跟家里人多要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感觉没什么呀。反而父母将孩子赶出家门,会让孩子内心受到不小的伤害。”

“孩子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来买心仪的球鞋没错,妈妈不应该把孩子赶出去。”

“虽然我也觉得有点小贵,可是这个是孩子坚持并自愿的选择,我尊重并支持他。”

“如果我的孩子能把零花钱省下来买他心仪的东西我会特别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认为初中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过于注重物质享受:

“有这个能力自己挣的可以,爸妈给的不行,还没有这个资格!”

“消费观念有问题,千元级服装鞋帽消费,对普通家庭来说真不合适!”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到不了那个层次还是要学会理智。”

“大部分家庭一生都不会舍得买1000多的鞋,这孩子是否该买不好说,有一点可以肯定,但凡他要是心疼体谅一点自己的父母,经济独立之前绝对不会买,无论这钱怎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父母生气可以理解,孩子不服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角度不一样,得出结果肯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孩子的角度来看,15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认同非常敏感。一双千元鞋子可能不仅仅是一双鞋子,更是一种社交符号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可能会通过购买名牌鞋子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同时也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更关注孩子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

千元鞋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可能担心孩子会养成奢侈消费的习惯,或者担心孩子会因为追求物质而忽略了学习和其他重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试着了解孩子购买千元鞋子的动机和需求,同时也可以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担忧和期望。

妈妈直接把孩子赶出家门的做法确实不妥,其实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不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学习。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可以加强对青少年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C妈寄语

每一个父母出于本能和天性,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于是出现了各种“富养”模式。其实,物质方面,普通家庭量力而行即可;精神方面,父母应尽可能给予孩子的正确引导。

父母需要陪伴孩子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害的。三观正确,以后的人生道路才不会走歪。

初中生攒钱买千元鞋子之所以被妈妈赶出家门,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怕孩子有了攀比的心态,毕竟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的行为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

那么,初中生省吃俭用攒钱买千元鞋子的行为你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