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个学期过去了,结束之前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评比发奖。很多学生对此很期待,也有很多学生对此很焦虑,更有很多学生对此很痛苦,当然,也有人对此是无所谓的。

四种心情代表了四类学生:期待的,是知道自己肯定可以拿到奖状;焦虑的,是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拿到奖状;痛苦的,是知道自己注定与奖状无缘;无所谓的,是拿不到但也毫不在乎。

但是今年许多地方的大部分学生,都会乐呵呵了,因为很多地方都特别推出了“普天同庆”式发奖状。比如我们这儿教育局就建议,期末发奖状要尽量全覆盖。于是校长就买了500张奖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传达上级指示,明确三点要求:

一、学生素质报告单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最少有一条优点。

二、期末庆典找学生的闪光点,建议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奖状。

三、期末考试成绩不公布不排名。

其中第二条引人注目,“建议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奖状”,这就是要普天同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到网上其他一些地方也这样搞“普天同庆”,很多家长晒出了自己孩子的奖状,有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孩子的奖状没有含金量,是老师给的“安慰奖”。看来家长都知道这个套路呀!

但是,除了极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满足快乐的,他们喜欢奖状,拿着奖状,回家的路走起来就轻飘飘的,否则就垂头丧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人一张奖状也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我曾对这种“普天同庆”持反对态度,但是现在也觉得“普天同庆”不无道理,有些纠结,说不清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似乎这个事情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两个视角都有道理。

只是,“普天同庆”式发奖状,老师得费一番脑筋了,要琢磨出各种奖项名称。不过,这一点也难不倒老师,劳动之星、责任之星、书写明星、阅读之星,都是现手拈来的,“特点+之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分享我收集来的网上家长晒出的一些奖状,有的名称起得很有趣,大家一起来看看,也看看哪些是有含金量的,哪些属于“安慰奖”:

孝敬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贡献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小标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小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强大脑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绩优异,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潜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好学生,这个是传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家长,这个是发给家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心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些奖状,“最佳贡献奖”让人不大明白,是指爱劳动吗?在班级干活儿最多?“最佳潜力生”名称起得好。最佳心态奖”有些莫名其妙,是指脾气好?

一般来说,家长更看重的,还是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的奖状,传统的“三好学生”最受欢迎。当然,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在学校的引导下,学会多角度评价孩子。

对于“普天同庆”式发奖状,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长处,让学生产生自信,有了自信,就可能激发出学生弥补短板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忌讳上面图上的这种发奖方式。要么发少数人,要么就全部发,像这种发大多数而只几个人不发的,伤害性最大。

上面的图,隔着屏幕看起来就觉得尴尬,觉得刺心,太伤那几个学生的自尊了,不知道老师在场怎么看得下去?

如果这几个学生有想不开的,我认为这个老师就有责任。这和那种一班只发几个人的完全不同。这种做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