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力量是神奇的。

很多不会拍照的摄影新手(包含一些玩了N多年的老摄影大师),在用构图讲故事的时候,要么是画面太直白,根本没有内涵,要么是太形式化(都是些老套路),再则是太花里胡哨,就像写作一样,用了一大堆成语、排比句和华丽的辞藻,到最后让读者看得是云里雾里。

总之,玩不好构图,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不知所云。

如果你能够利用构图,把人物关系讲明白,说明你入门了。

如果你能够利用构图,刻画出人物性格,说明你进阶了。

如果你能够利用构图,直接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说明你已经是大师了。

来,在开始这节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先看一下环境,这是一个旋转向下的楼梯,几何形状比较多,几乎全是四边形的几何形状,瞳叔之前的课程中讲到过,之于几何构图,如果你的画面中存在非常多的三角形,那么依据三角形的稳定性,画面将会非常稳定,甚至连描述出来的主体人物,内心和情绪也将是非常稳定的。

但是,如果你的画面中四边形特别多,那么画面就会变得不够稳定,连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将被隐喻着不太稳定的状态。

然后我们看画面中的人物,其实是一实一虚两个人物,实的是坐在阶梯上靠墙的女子,虚的是透射在墙壁上的男人影子。摄影师非常巧妙的让女子看似靠在墙壁上,其实是考进男人的胸怀中。那么不言而喻,这个构图与婚姻和爱情相关。

瞳叔带着大家来分析一下,女主人非常深爱着男子,爱让她一直如同走进深不见底的深渊(旋转向下的楼梯),但是这种爱却如同梦境一样,得不到实实在在的胸怀、拥抱和回应(一个男子影子),这让女主人爱的太累了,她几乎要放弃继续沉溺下去(坐在台阶不走了,不再往下深陷),男子的影子看着她,似乎给她带来光明,但更多的是神秘(摸不着,靠不到)。

所以,这个爱情如同四边形一样,是摇摆变形不稳定的状态。

这就是用构图讲故事的魅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并且瞳叔这样诠释,换做另一个人,也能从画面中讲述出另一个故事。一千人的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帕特里克·弗兰克所著《艺术形式》中讲到,接受过训练和未受过训练的艺术家们,对艺术往往有一个误区,总认为艺术只能由艺术家们——那些独具天赋的人——来创作。

艺术是高于生活的东西,甚至认为艺术是与生活分开的。然而,艺术仅仅是一种创造的能力,恰巧这种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生活天赋,毕竟创造的需求是普遍的。无论是否经历过训练,只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跳出群体思维模式的勇气,就是艺术家,就能为观众提供延伸经历的新鲜见解。

从“看”到“看见”,从“欣赏”到“鉴赏” ,这是一个过程,没有人能直接绕过过程得到结果,一目十行和字字斟酌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看”和“看见”指的是不同程度的视觉意识,看是习惯性的、通常是机械地或有目的地吸收眼前的事物。

想要进入一间房子,我们只用看一下门在哪?但想要推开门,我们需要看见门是否上锁?是朝里推还是朝外拉?那一刻,我们超越了简单功能看,达到更高层次的观察水平——看见。

看见是一种更开放,更专注的看。在看见的过程中,我们带着记忆、想象和情感观察。如果把看简约成快速浏览一个面,看见便是慢慢为这个面上的事物增加了体积感。

而现实往往人们在自我总结欣赏的结果时,习惯用“真美、很好看、太牛了”之类的词汇来描述你眼中的美丽事物时,这根本无法称之为看见和鉴赏,这种是停留在看和欣赏的基础层面上的。拿文人的话来说,这就是暴殄天物。

瞳叔在嵩县拍下这张照片时,当时确实想了很多。想到了老僧已死成新塔,想到了沧海一声笑,但真正促使我拍下这张照片的,是古塔顶端的那棵小树。在红尘中飘摇,如果一个遗世而独立的人,这样就可以与左下的人形成一种对角线的强烈的对比。

可以理解老僧已去,徒儿江湖仇杀归来,在此感喟两相望。而相望,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塔对峙,与秋树对峙,呈现出来的是不同的荒凉和凄切。在被树干零零散散的包裹之中,侠女执剑转身,甩出袖口一抹红,呈现出来的是,飘零江湖之中的隐忍和坚持。

瞳叔特别喜欢用环境来勾勒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总在尝试让画面除了美感有更多品啜的空间。

景别

我们在讲故事时,一定要明白,你的作品需要具备景别的辨识度,因为不同景别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丰富的景别,是递增人像剧情化的最有效的手段。

远取其神,近取其势。

1、远景主体占位小,以环境交代为主,借规模气势抒发内心情感。

远景的平衡感,和画面元素干净度,是环境人像最难把握的环节。

2、全景主体全貌展示的同时,交代少量的环境元素。能够很好的呈现出主体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和呼吸。

可以通过调整全景的色调平衡,来令画面产生出强烈的对比。

3、中景叙事能力最强的一种景别,能清晰的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环境空间被一点点人物吞噬道具元素的表现力需要格外加强。

4、近景不光能够规避杂乱的环境,还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神态。

屏蔽大量环境后,导致故事叙述能力降低,需要向人物空间叠加占位。

5、特写肩部以上的头像,局部特写充满画面,甚至一只眼睛,一张嘴巴,一根手指。

特写反倒比近景更能获得充足的环境,其叙述能力由肢体和表情转换为五感。

课后思考:如果给你一幅画,你在四种状态哪个位置停留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