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连牧原都亏损,养猪还能赚钱吗?”

近日,随着猪企2023年财报的陆续公布,“猪行情”的现状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前四大猪企牧原股份、新希望、*ST正邦、温氏股份,除温氏股份外,其他企业年营收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生猪销量来看,除*ST正邦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家头部猪企销量上扬,其中,温氏股份同比增加46.65%,增速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增一降”数据背后,“猪行情”究竟如何引发行业思考。特别是有专家预测,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十大猪企,2023全年亏损或超200亿。为何生猪销量的上升难以带动企业的业绩增长,“猪周期”在新一年是否会出现拐点呢?

01

短暂“回春”,

猪企2023整体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全行业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或将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净利润亏损。”

猪企们为何大范围陷入亏损呢?

业内人士称,2023年生猪价格低位窄幅震荡,年内难有突破,加之饲料成本上扬挑战,猪企在2023年步履维艰。

从数据来看,控制成本较好的头部猪企分别为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为15.3元/公斤、温氏养殖成本约为16元/公斤、新希望养殖成本约为16元/公斤、天邦养殖成本约为18元/公斤、神农集团养殖成本15.6元/公斤......其他上市猪企养殖成本多位于17元/公斤以上。

生猪价格上,监测数据显示,2023全年仅有“1月初、2月中—3月中、7月底—10月底”共计四个多月时间猪价位于15元/公斤以上,此区间外猪企全员亏损。2023全年仅有“1月初3天、7月底-10月初”两个多月时间猪价位于16元/公斤以上。

头部猪企生猪价格已难跑赢成本,企业的亏损有迹可循。

业绩表现上,牧原股份2023年生猪销售收入为1082.17亿元,同比减少9.64%;新希望2023年生猪销售收入为269.05亿元,同比减少0.05%;温氏股份2023年生猪销售收入为462.56亿元,同比增加12.67%;*ST正邦2023年生猪销售收入为47.64亿元,同比下降46.80%。

温氏股份回应业绩增长原因为,2023年12月和2023年度,公司肉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投苗增加所致。

02

企业入“负债旋涡”,

如何走出“猪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不可置否,温氏股份以量换增长,仅为当下猪养殖低迷环境下的个例。分析来看,作为规模头部猪企,温氏股份有成本控制、以量取胜等优势,但对于大多猪企并不适用。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市场反应来看,当下猪肉需求并不旺盛,如此,温氏股份上述方式的可持续性值得考究。

事实上,大多数头部猪企尚难以克服低价猪背景下,或可以推断大多数猪企已陷入“吃存粮”的境地,更甚者或是通过拔高负债养猪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以来,就有上市猪企连发4份债务逾期公告,截至2024年1月23日,该公司在金融机构新增逾期的债务本息合计约3.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76%。加上这笔新增逾期债务,该公司的银行、融资租赁公司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为14.38亿元(扣除已偿还部分),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7.45%。

负债养猪,企业在2024年能够窥见“光明”呢?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从产能角度来说,2024年的猪价是会起底回升,因为去产能已经达到一定的幅度,会推动整个市场在2024年发生扭转,出现价格回升的态势。但是从需求端的消费能力来说,2024年猪价到底是上涨还是维稳不好判断。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负债的持续走高,若加上猪行情难以缓和,叠加因素或使得猪企跌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如此,企业又该如何破局?

从当下来看,不少企业已经在进行多维探索。主要包括融资和精简业务,来降低公司负债,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融资方面,如温氏股份在11月初披露,公司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的中期票据已获准注册;12月初,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拟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以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贷款等用途;新希望也发布了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3.5亿元。

此外,新希望宣布出售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两个板块。据了解,两块业务的整体估值接近80亿元;天邦食品、京基智农等企业亦曾断臂求生。

不过,无论是聚焦主业还是融资降风险,企业最终目标终究是恢复企业的正向经营、积极盈利。而这些,或还需企业从需求端入手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