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十大战役:应天之战、安丰之战、南昌之战、鄱阳湖之战、平定张士诚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平定四川之战、平定云南之战。

10、应天之战

1360年,陈友谅率30万“汉军”东征,并书信张士诚,一起夹击朱元璋,然后平分天下。强敌来犯,朱元璋镇定自若,让耿炳文守卫长兴、吴良守卫江阴,抵御张士诚,自己则亲自迎战陈友谅

朱元璋诱敌深入,并派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去诈降,吸引陈友谅出击。陈友谅相信康茂才的“诚意”,并约定好日期,内外夹击朱元璋。陈友谅上当了,来到江东桥时,大喊“老康”,却没有回应。

应天之战,陈友谅遭遇朱元璋重兵埋伏,“汉军”阵亡十几万,元气大伤。朱元璋乘胜夺取长江上游广大地区,取得了对陈友谅作战的主动权。

09、安丰之战

1363年,张士诚派遣大将吕珍出征,率10万兵马围攻安丰。“韩宋”皇帝韩林儿、刘福通求援,朱元璋亲自出征,率徐达、常遇春救援安丰,与吕珍交战。

朱元璋抵达安丰时,吕珍已经攻破城池,围困内城,刘福通战死沙场。朱元璋下令强攻,吕珍严防死守,战况非常激烈。

交战遇到挫折,常遇春大怒,手持长矛冲锋,冒着枪林弹雨前进,三战三捷。吕珍不敌常遇春,率十几人逃走,狼狈不堪。

朱元璋救出了韩林儿,安抚了“韩宋”将士的心,也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更关键的是,张士诚此次交战失败,损失精兵众多;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时,张士诚不敢再次出兵,只能躲在江浙,守住一亩三分地。

08、南昌之战

1363年,朱元璋率兵救援安丰,迎接韩林儿。陈友谅乘势率60万“汉军”东征朱元璋,与张士诚夹击南京。可惜,陈友谅目光短浅,没有直接奔袭南京,而是去围攻南昌,跟朱文正作战,坑了自己。

朱文正能征惯战,攻防兼备,以4万兵马硬刚陈友谅的60万大军。双方交战85天,“汉军”损失惨重,未能前进一步,士气低迷。

南昌之战获胜,为朱元璋增援赢得时间。大战85天后,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西征,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对决,这是一场决定明朝国运的战斗。

07、鄱阳湖之战

攻打洪都失败,陈友谅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东征,与朱元璋决一死战。陈友谅率60万“汉军”远征,随军携带的粮食、弹药、武器都消耗得差不多了。85天攻坚战的失败,“汉军”士气低迷,失败乃必然。

朱元璋率20万兵马西征,麾下悍将云集,且封锁鄱阳湖各个出口,将陈友谅围困在鄱阳湖中。占据战略要塞,朱元璋若是胜利,陈友谅难逃一劫;即便作战失利,朱元璋也能全身而退,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月的激战,朱元璋、陈友谅都亲自上阵指挥,屡次遭遇危机,双方都是险象环生。鄱阳湖之战,60万“汉军”覆没,陈友谅阵亡沙场。次年,朱元璋夺取武昌,“陈汉”王朝灭亡。

06、湖州、苏州之战

鄱阳湖之战获胜,朱元璋乘势夺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陈汉”王朝灭亡,朱元璋得以避免两线作战,从而专心对付东面的张士诚。1365年,徐达、常遇春率20万兵马东征,讨伐张士诚。

平定张士诚之战,主要战场在湖州、苏州,双方都是精锐云集。湖州之战,常遇春、薛显、顾时等名将出击,遭遇张士诚水师的反击。顾时率领十几位壮士攀登船只,亲自格斗,斩杀十几人,才扭转局势。

攻取湖州后,徐达、常遇春等15位名将联手攻打苏州,与张士诚决战。苏州之战,俞通海受了重伤,回到南京后不治身亡。1367年,张士诚战败,朱元璋夺取江南,具备了北伐燕京,恢复中原的资本。

05、太原之战

1368年,明军攻克燕京,元顺帝逃往塞外,但元军主力尚存。趁着徐达攻打河北、山西,王保保率4万蒙古骑兵奔袭燕京,想让徐达率兵回援,在中途击败明军。孙兴祖、华云龙严阵以待,准备在燕京与蒙古骑兵交战。

徐达没有救援燕京,而是长途奔袭太原,攻打王保保的大本营。王保保只好率军返回太原,与徐达、常遇春决战。

骑兵之间交战,明军、蒙古骑兵旗鼓相当,双方都在冥思苦想,如何取得决战的胜利。徐达、常遇春采取夜袭战术,王保保战败,率18人逃回塞外,其余蒙古骑兵都成为俘虏。

04、庆阳之战

太原之战获胜,徐达得到4万匹战马,4万蒙古兵,明朝的骑兵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具备了在平原决战中击败蒙古铁骑的本钱。接下来,双方在庆阳交战,王保保又是一败涂地,陕西全部纳入明朝版图。

庆阳之战,徐达率14位名将攻城,与张良臣展开激战。王保保则率蒙古骑兵攻击附近各地,吸引明军分兵,然后与庆阳守军夹击徐达,一举击败明军。

王保保的想法很美好,但明军精锐云集,几乎所有的名将都出动,蒙古骑兵是一点胜算都没有。夺取庆阳后,薛显、顾时、郭英等率精锐骑兵突袭贺兰山,王保保猝不及防,再次溃败,去和林寻找元顺帝。

03、兰州之战

1370年,王保保率10万兵马攻打兰州,试图截断明朝与西域的联系。守将张温效仿张辽战术,复制“逍遥津之战”的做法,率兵突袭王保保前锋,斩杀蒙古骑兵千余人,然后退入兰州坚守待援。

兰州守军不多,区区5千人,却敢主动出击,明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久,徐达率10万兵马西征,从西安赶来增援,与王保保进行决战。

连续多天的阵地战,明军、蒙古骑兵不分胜负,打得很精彩。期间,王保保抓住明军的弱点,东南营垒守将爱喝酒,便发起突袭。可惜,徐达没有慌乱,而是亲自增援,击败了蒙古骑兵。

接下来的决战,明军步兵、骑兵、火器兵协同作战,王保保再次战败,所有人马全部被俘虏。王保保带着妻儿逃走,抱着浮木渡过黄河,比太原之战时更加狼狈。

02、平定四川之战

1365年,朱元璋征伐张士诚,书信给占据四川的“大夏”君王明玉珍,表示和好的诚意,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局面。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元顺帝、王保保等相继战败,朱元璋开始着手对四川用兵。

攻取四川,是为了夺取云南,以及远征漠北做准备。1371年,傅友德、汤和、廖永忠率10万大军出征,分北路、南路进军。其中,傅友德率骑兵、步兵走北路;汤和、廖永忠率水师从荆州出征,攻打重庆。

平定四川之战,明军的攻势,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大夏”的20万兵马不堪一击,“大夏”君主明升投降,明朝夺取成都、重庆。

01、平定云南之战

1383年,傅友德率30万兵马出征,沐英、蓝玉、郭英、王弼等名将追随,分三路攻打云南。曲靖之战,明军两路夹击,元军以“大象军团”迎战,被沐英用火铳击败,明军乘势攻打昆明,元朝梁王投入滇池自尽。

梁王自尽后,傅友德书信给镇守大理的段氏,让他立刻投降,别想继续世代管理云贵。段氏不服,以汉朝、唐朝、宋朝、元朝作为例子,说西南不好打,明军还是乖乖回去吧。

盛唐时期,大将鲜于仲通率10万兵马攻打南诏,差点全军覆没,唐玄宗欲哭无泪。段氏以“唐朝征讨南诏”为例子,劝告傅友德,希望能世代镇守大理,按时朝贡即可。

傅友德很恼火,直言:“明朝并未汉唐、宋元可比;明军是为了设置郡县,不是为了册封,不投降就战场决胜负。”接着,傅友德派沐英、蓝玉出击,一举拿下大理,俘虏段氏。

云南梁王、大理段氏相继败亡,长城以南的国土,都纳入明朝版图。值得一提的是,汉朝、唐朝、宋朝、元朝都无法搞定的云贵地区,明朝搞定了,将其纳入朝廷管辖范围内。

可惜的是,朱棣、朱瞻基不信任张辅,没有给予他跟沐英一样的待遇。张辅家族若能时代镇守交趾,中原王朝的版图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参考书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