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一青年教师杀害学院书记案宣判了,一言难尽!

原创 李万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2月1日),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故意杀人案宣判了。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限制减刑。

这个青年教师叫姜文华,被害人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某某。

官媒报道的措辞是:姜文华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担任聘任制青年研究员期间,因工作不顺而迁怒于学院党委书记王某某,并事先购买刀具伺机报复。2021年6月7日下午,姜文华携带事先准备的尖刀进入被害人王某某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光华楼的办公室,持刀刺切王的颈部及躯干部等处数十刀,致王当场死亡。作案后,姜文华明知他人报警而在现场等待,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经鉴定,姜文华患有复发性抑郁障碍,在本案中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关键信息有三:

1,姜文华是聘任制青年研究员,是一个打工的高级知识分子。

2,姜文华工作不顺,迁怒于学院党委书记。

3,姜文华有复发性抑郁障碍。

这些,大概就是他的“杀人动机”。

姜文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网上流传的校友图片显示:姜文华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引进人才,2004年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2009年美国Rutgers University统计学博士,2009至201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这名引进人才,约定6年为期的科研任务考核不合格,被依约解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青椒(青年教师)”,高级知识分子,又是名校之师,居然也干得出血刃刀砧之事,着实出人意料。

有业内人士说,姜系“引进人才”,而高校人才引进,名为引进人才,实为高校长工。博士毕业做一轮博后,再人才引进当青椒,考核压力巨大,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态,大家都说熬资历熬成果,熬出头就好了。但是,成果不够被解聘怎么办?只能换学校,继续熬。

高校圈,年轻老师学历越来越高,学校招聘标准越来越严苛,青椒压力越来越大......

唉,谁的压力不大?

压力再大,也不是行凶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诉诸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更多问题。

其实,有些高级知识分子,在社会性的交往当中,有点“隔世”的感觉。很多时候,不善于变通,或者不那么世俗。所以,处理问题会很别扭。

他们当中,性格好的人,会选择出世,用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对待一切,我上好我的课,干好我的本职就行,既不钻营,也不掺和职场上的糗事。他们把不快深埋心底,过得去就过得去,过不去就忍着,能忍的熬成神龟,不能忍的就“复杂”啦。

活下来,才会拥有未来和机会。

唉——工作中都会有不顺心的事儿,别总是拧巴、认死理,别总想着报复......人生,就是个过程,可以持续努力,但千万别较劲。

那么,姜文华杀人案,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呢?

教训一,君子不涉是非之地,内卷化严重的单位、官僚主义风气严重的单位,最好不要去。

为什么?因为“爷”太多、不好玩。

教训二,对人厚道,可免去大部分的仇恨。

我就不展开说了,免得对号入座,留给大家思考吧,都懂。

教训三,一定要对性格古怪的人敬而远之。

教训四,智商高的人,也未必是精英。

一个人,除了智商之外,情商更重要。如果情商不过关,智商再高,也不可能会混出人样。

教训五,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自己去理解吧!

新年就要到了,预祝大家身心健康!

身体的健康,可以撑起灵魂的殿堂。

灵魂的健康,才可以托起人生的浩荡。

大家说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