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龙是鳞虫之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能幽能明,能巨能细,呵成云,吟则雨,是变幻不定、神力无比的奇物。 夏人祖先以龙作图腾,今天的中国人就成为龙的传人。 根据出土文物,中国的龙图腾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 从传统的寓意来说,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

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 青铜龙首

望野博物馆

龙究为何物并无实据,早期龙纹或如鳄鱼或似蝴蝎尚未定式。先秦以前龙的形象质朴粗犷,大多没有肢爪,状如爬行动物。秦汉时,龙纹有肢爪但无鳞甲,系兽形。唐宋时,龙纹“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颈似蛇,腹似垦,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造型综合了各种奇兽异珍的特征。明清时代,龙纹作为帝王的象征而日趋完善,固定成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 盤龍鏡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 龙虎并体玉带钩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有关龙的形象很多出现在绘画中,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中国历史上画龙的历代名家有:三国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北朝张僧繇、唐代冯少正、吴道子、五代董羽、北宋松所、南宋法常、陈容等。这些画龙名家都因其出色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 釉下青花瓷

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 金镶青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带

湖北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和登骊山应制》

阎朝隐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为世人中间的最尊贵者,龙给王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汉代以后,龙更被象征有圣德的君王。帝王借龙神化自己,五爪金龙也就成为帝王宫中中占主宰地位的图案。龙不仅飞腾于崇高庄严的殿堂上,在皇家大内的各处生活环境中,自服饰、家具、钟表、文房用具、杯盘器皿乃至仪仗兵甲等等各类器物,到处舞动着各式的龙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嘉靖

皇家大量收藏的历代文物中,上溯远古,历商周、秦汉、魏晋,乃至唐宋,迄于元明清,时间瀚海中的各类龙纹龙形争奇斗胜,在云烟中、沧海上蜿蜒出没,威猛华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嘉靖 五彩团龙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在古代称为四灵,其中又以龙为尊。中国人对龙的钟情和敬畏,使龙纹成为古代工艺美术品上最常见的装饰。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十七世纪末 御制织锦“水波云龙”图挂幅

千百年的丰富和衍生,使龙的造型千变万化:云气绕身,露头藏身的称云龙;穿云翻飞、状如行走的称行龙;首尾相望、盘成团状的称团龙;龙睛圆睁,龙首正视的称正龙。另外,还见头在上尾在下的升龙,尾在上头在下的降龙,有鳞的蛟龙,有翼的应龙,有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时代 大玉龙 故宫博物院

陶瓷器上龙纹的应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在精致的陶器上彩绘龙凤纹或蟠夔纹。以后龙纹的应用更广,采用贴塑、模印或刻制的胎体装饰方法。唐宋时釉上彩和釉一下彩渐成瓷器装饰的主要形式,彩绘的龙纹具更高的欣赏价值。这时装饰手段在制型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龙纹还显得粗犷与简洁。精细人纹的龙纹,出现在青花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 蟠虺纹玉环

信利博物馆藏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

文图转自琅沐创意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