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度过小年,标志着春节的临近。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将迎来一系列传统节日。在腊月廿五这一天,民间庆祝着一个特殊的节日——“接玉皇”。有句俗语说:“灶君昨日拜天庭,玉帝今朝临凡众”。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好运,选择在这一天进行祈福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个节日的独特性,民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甚至有“廿五做五事,来年无祸事”的说法。那么廿五做的五件事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件事:接玉皇迎安康

北方的小年是廿三,南方的小年是廿四。在送灶神上天之后,他会向玉帝汇报所见所闻。到了腊月廿五,玉帝亲自下凡巡查,根据各家情况赐福或者惩罚。因此,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开始沐浴更衣,然后取出玉帝的画像,或者前往道观祭拜,俗称“接玉皇”,希望能够得到玉帝的降福,迎接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事:糊窗户贴福气

虽然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但过去的窗户多用纸制成,容易破碎。在过年之前,也就是腊月廿五,人们会重新糊好家里的窗户。使用面粉烧制的浆液,将其涂抹在窗户上,被称为“糊窗户”。如今,这个习俗演变为贴窗花,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寓意新的开始,福气进入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件事:烧田财祈丰收

在腊月廿五,人们还会有烧田财的习俗。点燃火把,到田间地头游走,这种习俗被称为“烧田财”,又叫“照田蚕”。在农耕时代,没有现代的化肥,人们会焚烧田间的杂草,使土地更加肥沃,促进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件事:做豆腐攒福气

有句老话说:“腊月廿五,推磨做豆腐”。离过年已经很近,与现在不同,那时的食物并不丰富,大鱼大肉并不常见。豆腐是其中最为普遍的食物,它洁白无瑕,寓意干净利落,代表人们可以干净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豆腐的谐音是“兜福”,寓意着新一年将带来更多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件事:吃赤豆粥祛邪气

在腊月廿五,老一辈人还会用赤豆和杂米做成粥,称为“口数粥”或“赤豆粥”。腊月适合吃一些温暖的粥,而在《腊月村田乐府十首》中写到:“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故名口数粥”。吃粥代表五行俱全,也寓意着驱逐一整年的邪气,使人们在新的一年中幸福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月廿五是一个充满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这一天的五件事,接玉皇、糊窗户、烧田财、做豆腐以及吃赤豆粥,都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旺进家门,一切平安如意。在这个富有仪式感的时刻,我们从古老的传统中汲取智慧,期待着积极向新的一年迎来,追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