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可期

冬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立春是意味着冬天将尽,春光作序,万物渐和鸣的节气。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因此,纬度相对更高的地区,万物尚未复苏,春的迹象并不十分明显。让我们来欣赏《大地雅歌》中,鲍尔吉·原野笔下的赤峰在冬将尽未尽之时的光景。

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

我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人类应该给予自然更多的感恩。

——鲍尔吉·原野

冬将尽

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在赤峰,看不出立春是怎么立的,物候还在冬天的范畴里。登南山却不同,杨树的枝条透出玉石般的青白,枝条仿佛直了。枝条怎么能直了呢?是枝条水分多了?地还没化,水分何来?是枝条里钻进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人称它为春。树管它叫什么呢?这是一种动的,可以叫作阳气的、膨胀的气氛吗?枝条里进驻气氛了,好像连语法都说不通,姑且这么说吧。杨树的枝条根根拔向天空,委实与冬日不一样。像一个没糊红纸的巨大的灯笼的竹骨。风如老鼠一般从地皮划过草丛倒伏于地,沟里的草还保留着去年秋天被雨冲刷过的纹理。枯草在立春之日看上去接近时尚的色调,如同小米一样温和的黄,这是高级衣装的色调。松树荫蔽下面的枯草里藏着雪。没化干净的雪有鸡蛋大,它的白与草的黄构成另一种时尚的格调,如同女士风衣与手袋的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风吹过松树,松针把风分成万缕。风被松针梳过后变成了粉丝,发出低沉的“呜”。冬天听不到这样和畅的风声。风在冬天尖利,吹在高天。立春这一天,风贴着地皮缓吹,吹一吹小丘陵和小鱼鳞坑。一只野雉从灌木里飞起,头和长尾呈一条直线。野雉似乎不需要这么长的尾巴,是它身体的一倍多,飞起来身上如同别着一根箭。风如果把南山吹一遍约要一天时间。它的沟壑如城墙壁立,布满裂缝。风吹进去再钻出来,是个慢活儿。南山栽着挺多小老树,20多年树龄,树干只有拇指粗。树的枝干虬结,如老梅。它们若是梅树多好。我想起台静农画的梅花,一朵一朵,都是圆圈画上去的。虽雷同,却不呆板。中国字画可看出心上的慢。好的书法,即使如草书,也是慢慢写出来的。怎样的慢法,各自有各自的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立春这一天探查,碗口粗的松树长了好几坡,冬天的黄土坡被墨玉般的松针盖在脚下。树根拉住了流失的土,沟壑停止了裂纹,沟下长着金黄的草,如同一条牛毛色的小路通进山里。立春的天空蔚蓝明净,云彩只像信手刷上去的白涂料,有扫痕。云层如果再厚一些,我猜想云的后面躲着鸟群的阵营。立春了,接着是雨水,小鸟该回咱们北方了。回来的候鸟先在云彩里面歇几天,适应一下环境,然后俯冲下来,带来花朵和青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萌动。我下山,在路上见到三位红脸人士,他们的阳气堆在两颊。我见到一人倒着走,阳气多到用不了,正着走路已经使不上劲了。喜鹊抽动好像沾了白漆的翅尖,树上树下忙,像一位搞卫生的人。大路宽广,行人不再戴冬日的帽子,有人开始敞开羽绒服的衣襟,阳气从肚子里往外冒。电线还没有返青,但水泥电线杆子已经像杨树那么白,仿佛吸足了水分。我没看到河水的情形。赤峰的北河套光有套,没河了。以后看河要上电视上看,自然离人类渐远,我们要做的事是借着一个古代留下的节气的名字幻想自然,比如立春。

——节选自 第四章《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将尽

春可期

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尔吉·原野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他的散文可以称为当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其多篇作品被引用为中学课堂范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书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地雅歌》揭示了人与大地的某种神秘的关系,表达了一位作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全书宏观与细微具在,乐曲与画面共生,是作家向养育我们的这片天地的致敬。他以特质的语言鲜活地把大地、树木、河流、节气再现在书中,展现了作家宽阔、悠远的情怀,具有鲜明的个人视角和写作风格。

点击链接 一键购买

作者:鲍尔吉·原野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8

编辑 制作|黄嘉玲

图片|全景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