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

老城厢生活过的居民都有各自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在迎接老城厢旧改蜕变之际,他们更有很多话想说,今天带来西部花苑社区居民吴怀安的作品,与大家分享自己与盈浦老城厢的故事……

百年老城厢,江南新天地

吴怀安

县前街的老宅要征收了,是喜是惜?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感受。

前街是青浦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对于它起建的年代,我没有细细地研究过,不过,听爷爷奶奶说,他们的前辈就已经在这一带定居了。

东西(平桥至三元河)800米,南北(南门桥至城北大桥)1200米,由青浦城河和淀浦河围成的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界,就是我认知的青浦老城厢主街区。曲水园、城隍庙、宝庆寺等有名的园林寺院就坐落在这一带。

在儿时的记忆中,青石板筑成的老街,不知沐浴了多少雨露,街后那条不知名的小河浜,是我产生梦的地方。奶奶迈着千年审美的小脚,常常到河边洗衣洗菜;爷爷喜欢在石桥边的树荫下与邻居下棋交流,我和弟妹们则像河浜里的鱼儿,自由欢快地溅着生活的浪花。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经奔七了,儿时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虽然街面的青石板不知什么时候铺上了水泥路,街后的小河浜也早已被填平没了水浜的痕迹。原居住在县前街的人们,多数搬迁到生活现代化的社区中去了,留守在老宅的,大都是年事已高、不舍熟人熟地的老人们,每每看到似曾相识的张家爷爷、李家奶奶在夏日黄昏的傍晚,手持芭蕉扇纳凉在街巷弄口,就会想起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也是在老宅中走完了他们的一生。现在县前街中的许多新居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城市的外来打工者队伍,他们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只身闯荡,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如今,青浦老城厢所在的“城市更新实践区(江南新天地)”被列入上海五个新城建设的“十大示范样板区”之一。居住在这里的新居民和老居民都将动迁,为建设“江南新天地”创造条件。

我企盼着县前街和老城厢一带能建设成现代化的商业休闲生活圈,但又不舍老街、老宅、老弄堂的岁月情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可以印证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老城厢的改造扩建可以印证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宽度;那么有选择地保留保护传统的老街宅院,是不是也可以印证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内涵深度呢?

昨天,百年老城厢,建造了小桥流水的意境化江南,江南的桥、江南的水、江南的风,江南的韵。老城厢作为青浦历史街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承载着珍贵的江南记忆。

今天,我有幸生活在时代变迁中,虽然退休闲居在家不能为建设“江南新天地”做出什么贡献,可是看着青浦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明天,江南新天地,将汇聚成数字智慧的现代化江南,科学之尖、智能之高、精细之准,人文之本。“江南新天地”作为青浦发展新契机,一定能够创造出城市的灿烂辉煌。

近期,参加了一次与人大代表座谈会,在点赞青浦“百年老城厢,江南新天地”动迁项目的同时,也抒发了一点不舍情怀: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房屋不可保留,但可以保留一些地名街名,比如“县前街”“大西门街”“八十弄”等等,如果有一天游走在“江南新天地”,看着新建筑,念着老街名,对于年轻人有什么意义我不得而知,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老青浦人,那悠然之情,一定会在心中久久回荡。

不论昨天,今天或是明天,我依然喜欢漫步在老城厢街区,一边是现代化的建筑群,一边是传统的园林老街,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辉映,构成了青浦老城厢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常常勾唤起我的美好回忆和童趣,更不舍老城厢和县前街那传统建筑特色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资料:盈浦旧改

编辑: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