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襄平,即今天的辽阳,离中原很远,而且在东汉末期,它并没有臣服于中原王朝。自公元190年,董卓委任公孙度为辽东刺史,自此,辽东公孙一族正式成立。

公孙度,生于公元150年,辽东湘平人,东汉后期辽东割据一方。他到辽东后,通过严厉的法律手段,打击豪强,逐步控制了辽东的经济和军事大权。关东之乱,董卓之乱,中原之乱,公孙度都没有参加,他只是在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羽翼已丰,自封辽东侯,兼平州刺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度在辽东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它的东面是高句丽,西面是乌桓,南面是辽东,再往北是胶东半岛的东莱诸县,其疆域之大,不亚于蜀汉。公孙度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病逝,公孙康继任辽东,并不断地扩张版图。

公孙康去世的时候,因为年幼的公孙晃、公孙渊等人都还没有成长起来,所以他的兄长公孙恭就成了辽东之主。公孙恭的健康状况很差,时常多病,无法治理辽东。

太和二年,公孙渊已经成年,他取代了他的叔叔公孙恭,重掌辽东,重新立地为王。曹叡是曹魏的君主,他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大将军,兼辽东刺史,企图把他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公孙渊也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前一秒还是东吴的臣子,后一秒又是曹魏,下一秒就同时得罪了东吴,也得罪了曹魏。东吴使节到了辽东,公孙渊又做了一件神秘的事情,杀死了东吴的使节,对曹魏俯首称臣。这次孙权勃然大怒,若不是东吴与辽东有曹魏之别,说不定孙权还会亲率大军到辽东去,好好管教一下不听号令的公孙渊了。

魏明帝曹叡见公孙渊归降,就任命他为大司徒、乐浪公,仍为辽东刺史。可是,公孙渊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再次做出神秘的举动,辱骂曹叡派来的使节,拒绝召见,两人大打出手。在击败曹魏驻幽州的太守毌丘俭的大军之后,他自称燕王,元绍汉,设立百官,以示天下。公孙渊与曹魏决裂之后,便向东吴低头,这才是真正的两面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明帝曹叡终于忍耐不住,派遣太傅师司马懿率领四万兵马去征讨公孙元。公孙渊一开始只是说说而已,真正到了动手的时候,他就怂了。公元二百八十八年,距今一千七百年左右,辽东襄平县发生了一场难得一见的陨石雨,改变了战局,司马懿大获全胜,这是什么原因?

司马懿征公孙渊时,以调虎离山之策,破了卑衍的营垒,转而南下,欺我而去,忽转西北,直取黄龙,直取襄平。此时,卑彦已被扰乱,连夜赶到襄平援兵,陷于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又打了几场仗,到了城下,恰逢大雨滂沱,辽水泛滥,司马懿趁机筑了一座小山,建了一座了望塔,然后用滚木和石块砸了下去。襄平城守将杨祚无路可逃,只得打开城门,降了下来。

到了八月份,公孙元见形势不妙,害怕得不得了,就派丞相王建和御史柳甫来求司马懿原谅。司马懿却丝毫不受影响,直接将特使处死,并不同意公孙渊将人质交给他。

就在这时,一颗巨大的陨石划破了襄平的天空,从第一山的东北方向落在了襄平城的东南方向。公孙渊见此天象,知道大势已去,连老天爷都不眷顾他了,便舍弃襄平,带着他的儿子,向南边逃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对公孙渊的背信弃义很是恼火,他攻下咸阳后,大肆屠杀,杀光了七千多名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然后把他们的尸体收起来,修建了一座京观,还杀了公孙渊的两千多名大臣。公孙渊与其子公孙修率领百余骑从东南方向突围,司马懿于陨星坠落之处痛下杀手。

《三国志》载:“八月丙寅,有一颗巨大的陨石,从第一山的东北方向,落在了襄平城的西南。”壬午,渊部败,元氏与子秀率领百人,向东南突围,大军杀之,如陨石坠落,将元氏父子斩杀。攻城,斩首数千,封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公孙元迷信天象,他看见陨石落下,觉得事情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放弃了城市。如果不是那颗陨石,他或许还能守住这座城市,司马懿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攻下这座城市。公孙世家在辽东纵横三代,数十年,根基深厚,岂是司马懿说拿下就能拿下的?

司马懿就算能攻下襄平,也会元气大伤。所以,一千七百年前的那一幕,才会让公孙渊弃城而逃,从而改变了战局,让这一战的结果,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