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家到底有多少钱?因为作者没有明写,便引发了读者们各种猜想,甚至有人因为贾琏的一句“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笃定贾府谋夺了林家的财产,生生将贾府收养黛玉之恩,变成欺负孤女的仇。

好在黛玉是个明白人,她很清楚自己是身无分文进入贾府的,这么多年来,完全是贾府在供养她。

这一点,她对亲爱的宝姐姐吐露过心声,说自己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当宝钗说“我也是和你一样”时,黛玉说: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在黛玉看来,宝钗要人有人,要房有房,要地有地,要钱有钱,但自己却是一无所有,一切的花费,都由贾府支出。

如果自己的家产被侵占,黛玉的说辞就不会是这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清贫正是作者给林如海的人设,因为他拥有的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物质财富有价,精神财富无价,这才是黛玉与众不同之处。

物质财富有价,精神财富无价,这才是黛玉与众不同之处。

红楼是典型的贵族文学,极写贵族的富贵,这一点,作者在第四回通过“护官符”点明了: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仔细看“护官符”的正文,都是体现四大家庭的“富”,括号中的注释则补充他们尊贵的身份。

所以,这里重点要突出的是他们的物质财富,也是四大家族的特点之一,这样才能在后文极力铺陈贾府的奢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重要人物的黛玉,带着深深的林家的烙印,作者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物设定。

这个设定就是“书香之族”。

这是一个极易被读者忽略的设定,因为它属于精神财富,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无价之宝。

林家的可贵,在于一以贯之的书香,四大家族都望尘莫及。

林家的可贵,在于一以贯之的书香,四大家族都望尘莫及。

物质社会,人们容易以物质为贵。红楼的大背景,是一个以精神为贵的社会,所以作者强调皇帝“以孝治天下”,强调李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强调贾府是“诗礼之家”。

当时的社会,整体是一个富足的社会,正如林黛玉的感受,“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盛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毕竟仓廪足才能知礼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物质财富易得,精神文明难求。没有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浸润,暴发户的孩子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所以,在富足的盛世,物质上哪怕富可敌国都不稀罕,稀罕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也就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书香之家。

这是贾府要由武转文的原因,也是四大家族中贾史薛三家女子都读书的原因。

然而,要成为书香之家,并不是读读书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的是把书香浸润到灵魂里,也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读书人,并不是贾政那样整天沉湎于诗词歌赋之中。

通部红楼,只有林家是被作者盖章的“书香之族”,而林如海的姓名则有“学海文林”之意,也是在强调林家的书香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书香之族”很难,更难的是能够一以贯之,一代一代贯彻下去。

林家就做到了,林如海不仅在人品上具备书香气质,而且在行为上很勤勉,成为了探花郎,入仕之后还被钦点为巡盐御史。

读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拥有修齐治平的能力,所以应该努力担负起治国平天的重任。

这也是贾府转型不成功的原因:好不容易出了个进士贾敬,他却毫无入仕的意愿,反而去修道求仙,只顾个人享受。贾政虽然进了官场,却并没有把精力用在政务上,整天想的就是带着一班清客舞文弄墨,对内不思齐家,对外不思治国,用尸位素餐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我始终认为,林如海被钦点为巡盐御史,主要是因为他的人品,刚直不阿,不会被污浊腐蚀。也只有这样的人品,才适合去巡盐,挖出盐务中的蛀虫。

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爱读书,而且从书中读出气质,再投身到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去,以一己之力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这种精神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才是林家无可比拟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财富传到了林黛玉身上,达到了顶点,不仅拥有“咏絮才”,而且小小年纪拖着病弱之躯对母亲“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进入贾府更是一言一行都表现出极高的教养。

所以,当黛玉听母亲说贾府“与别家不同”,又亲眼见到贾府的三等仆妇在吃穿用度上的不凡,并没有表现出对贾府的向往,也就是对贾府的富贵毫无向往之心,反而更加谨慎自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这就是长期被书香浸润的结果,轻物质重精神。

这种精神,才是林家无人能及的财富,把四大家族都比了下去。

一味去强调林家拥有多少资产,反而是拉低了林家,看轻了林家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