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椒点视频报道,有一位广东妈妈发视频称,自家孩子拿到的小学生寒假作业,要求填写家庭收支,例如爸爸妈妈的工资、日常消耗品、房屋房贷、汽车支出等。这到底是寒假作业还是家庭背景调查?她颇感疑惑。

从题目来看,这道语文寒假作业的主题应该是亲情,希望学生们通过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进而懂得感恩体谅父母。就初衷而言,当然没问题,但工资和负债情况等是一个家庭比较敏感的信息,此举遭受指责并不冤——不仅家长对这种作业布置的意义很迷感,不少网友也表示难以理解,觉得很离谱,甚至怀疑老师会看人下菜区别对待。

在一个注重隐私保护的时代,这样的寒假作业确实值得商榷,但如果谴责学校此举是在“摸家底”,未免有些上纲上线了。

简而言之,这道题目意在开展感恩教育,对于生活条件相对优渥的新生代而言,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教育方式,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多了。没有考虑到可能涉嫌侵犯家庭敏感信息固然不妥,但粗暴地与“摸家底”画上等号,未免严重曲解了用意。退一步说,如果学校和老师真的有“摸家底”的心思,也不必如此大张声势,完全可以不动声色静悄悄地进行调查了解。

不过,尽管老师很可能没有“不怀好意”,但其造成的现实影响却同样不可忽略,尤其是家长们很难做到不多想。信息时代,这样的事情一经传播,更容易招惹非议。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出现。“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几年前,这样的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了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某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被网友指责为“幼儿园版房产实名登记”,舆论一度为之哗然。龙岗区教育局随后要求园方立即中止该活动,并向家长道歉。两起事件,细节固然有所出入,但都折射了教学行为中的不当和疏漏。

面对汹汹舆情,童梦可园幼儿园彭园长解释,每年新生入学前,申请入学的家长均需提供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户型图等房产证明,并不需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再次向学生了解。但即便如此,问题设置中确实存在失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此次曝光的广东某小学的寒假作业,具体情况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回应,但对于其“用意”公众也不难做出判断。

教育无小事。不管主观意图是什么,但凡有可能触及隐私保护和教育公平等基本底线与原则的做法,都必须保持敏感性,防范未然。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稍作调整,完全可以避免争议。谨以此事为例,如果真的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报答父母,并非只有通过了解家庭收入一个办法。有网友提议,可以试着让学生在假期里帮父母做家务,或者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等,其效果不见得比了解家庭收支差。既然有更合理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学校和老师的无心之过理应宽容相待,但这样的教训必须铭记于心,切忌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了。即便不是“摸家底”,也不容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