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金山区石化街道各个居民区内张灯结彩,一个个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新春剪纸被张贴于玻璃之上,年味十足。

一场场象征着团聚和幸福的别样"年夜饭"也在社区温暖开席,蕴含着居民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组同吃年夜饭,14年共守邻里

晚上6点,伴随着最后一道上海本帮特色菜熏鱼的登场,辰凯居民区197号楼组的年夜饭正式拉开了序幕。八宝饭、白斩鸡、什锦虾球等上海本帮菜搭配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自2010年开始,辰凯居民区197号楼组的12户居民便自发的在年底前相约在一起,同吃年夜饭。如今14年过去,当初崭新的楼道已经烙上了岁月的印记,不少居民也搬离了原来的住所,可是这一习惯却一直保留至今。

"年夜饭当然要和‘家里人’一起吃了",家住197号楼的蒋阿姨目前主要居住在市区,听说楼组要吃年夜饭了,她便与爱人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对已经搬离辰凯居民区的赵金宝来说,每年与邻居们的一顿年夜饭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197号原楼组长凌菊英的带领下,多年来,197号楼组开展了大大小小200余场活动,而这也让197号楼组早已成为了小区里名副其实的"一家亲"楼组。活动现场,居民们同唱楼歌、表演节目,共赏美食,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干杯""新年快乐"在你来我往的声声祝福中,居民们共举杯子,庆祝新春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年夜饭还有不少小居民们也加入了进来,让这份社区邻里情得以传递,大家的笑容也为这个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分融融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乡亦故乡,简单一道菜,浓浓家乡情

在东村居民区,一场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让候鸟志愿者们的脸上满是止不住的笑意。

东村候鸟平安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8年,由58名来沪人员组成,平时里负责社区的安全巡逻与宣传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不少志愿者无法过年回家与家人团聚。因此今年,东村居民区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过年活动,让志愿者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深深的邻里情谊。

"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大吉",随着活动室内新春视频的播放,留沪的候鸟志愿者们一同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志愿者时光,也收到了来自已回家志愿者们送来的新春祝福。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留沪过年的8位候鸟志愿者都是四川人,因此,东村居民区因人制宜,由居民区工作人员和候鸟志愿者们一起,纷纷拿出拿手绝活,准备了满满一桌四川菜。毛血旺、酸菜鱼、粉蒸肉、口水鸡、回锅肉……一道道家乡的美食,饱含着过年的欢喜与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衡志富与妻子黄继英在东村居民区已经生活了二十余年,因工作原因,多年未曾回家过年了。此次年夜饭,他与妻子带来了一道家乡的名菜——儿菜炒腊肉。"这是我们那过年时候必备的一道菜,也是我的拿手菜,希望大家喜欢",衡师傅吃着菜,笑呵呵地说到。

年夜饭前,志愿者们还与居民区工作人员一同制作了新春抱福桶,不仅装点了活动现场,更将被带回家中,为家增添浓浓的新年氛围。春节期间,留沪的候鸟志愿者们还将继续坚守岗位,做好过年期间的巡逻工作,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在欢声笑语和祝福声中,石化街道各居民区的"年夜饭"逐渐落下帷幕,但它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将会持续照亮每一个家庭,陪伴每一位居民度过一个又一个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日子。未来,石化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举办各类贴近居民生活的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提升社区疑聚力,共同描绘出一幅幅幸福美满的生活画卷。

作者:干婷奕 薄小波

文:干婷奕 薄小波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徐晶卉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