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南唐書30卷,(宋)馬令撰,清嘉慶十三至十六年海虞張氏刻墨海金壺本

卷一先主書

五代同居者七家,其尤著者江州陳氏。元和給事中京之後,宗族七百口,每日設廣席,長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餘,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諸犬為之不食。建書樓於別墅,以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鄉里率化,獄訟希少,遠近歎異之,皆鐲復征役,旌表門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南唐書18卷,(宋)陸遊撰,明末毛晉汲古閣刻清初毛扆重修陸放翁全集本
卷十七雜藝方士節義列傳

陳褒,江州德安縣人。唐元和中給事中。京之後,十世同居,長幼七百人,不置奴婢,日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别又爲一席。畜犬百餘,共以一船貯食飼之,一犬不至,則羣犬皆不食。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鄉隣化其德,獄訟爲之衰息。昇元初,州以聞,詔復徭役,表門閭。同時見旌者尚數家,皆五世同居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唐餘紀傳18卷,(明)陳霆撰,明嘉靖二十三年馮煥刻本

陳褒,江州徳安縣人,故唐給事中京之後也。其家十世同居,長㓜七百口,不畜僕妾,上下敦睦,人無間言。每食,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為一席。有犬百餘,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諸犬亦皆不食。有彭李者,世為其傭,父乆䘮明。嘗聞褒之子弟言,舜至孝,為父瞽叟,砥目而致明,歸而效之,不數日父目開朗。陳氏嘗建書樓於别墅,延四方之士肄業其間,郷里率化,争訟稀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南唐書注18卷附錄1卷,(清)周在浚撰,民國十年吳興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

陳褎,江州德安縣人。唐元和中給事中京之後。京字慶復,擢進士第,累遷太常博士,再遷給事中,尋罷為祕書少監。十世同居,長幼七百人。不置奴婢,曰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別又爲一席。畜犬百餘,共以一器貯食飼之,一犬不至,則羣犬皆不食。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鄕鄰化其德,獄訟爲之衰息。昇元初,州以聞,詔復徭役,表門閭。同時見旌者尙數家,皆五世同居云。

湘山野錄云:僞吳主故國,五世同居者七家,先主昇爲之旌門閭,免征役。

唐餘紀傳曰:有彭李者,世為其傭,父久喪明,嘗聞褎子弟言,舜孝爲父,瞽叟䑛口而致明,歸而效之,不數日,父目開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鑑曰:四月,詔貸江州義門陳競粟。初,江州陳崇,數世未嘗分異,唐僖宗詔旌其門,南唐又為之立義門,免其徭役。崇子衮,衮子眆,九世同居,長幼凡七百口,不畜婢妾,人無閒言。每食必羣坐廣堂,未成人者别爲一席。有犬百餘,共一牢食,一犬不至,羣人亦皆不食。建書樓以延四方之士,鄉里率化。唐亡,州上其事,詔仍舊免其徭役。至競之世,子姓益眾,嘗苦乏食,知州唐戩言於帝,詔本州每歲貸粟二千石。後競死,從弟旭止受貸粟之半,云省嗇而食,可以及秋成熟,歲歉粟貴。或勸旭全受而罹,可得善檟。旭曰:朝廷軫旭家乏食,貸以公粟,豈可見利忘義耶?帝聞,深加歎奬。

丁南湖曰:陳競乃南朝宜都王叔明之後也。夫陳之立國,始於武帝之篡奪,終於後主之淫,不過三十三載而滅。宜都一裔,預以孝義相傳,厯隋唐五季以至趙宋,而子孫富盛如此,宜哉。

徐鉉陳裦制曰:敕出身事主,忠之效也。以年致政,古之制也。淳風將振,斯道復行,朕用嘉焉,宜示優寵。宣徽使某官陳褎,以敬愼之操,俊義之才,輔子濳九之初,叶我司總之寄,出納惟允,佐佑盡規,勤勞王家,數紀於是。永念耆德,方注虚懷,遽從知退之言,亟有懸車之請。雖面諭難抑,豈舊功可忘?而司衞列卿,秩崇務,俾退辭近侍,猶在立朝,勉廻高尙之心,式重君臣之義,可衞尉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十國春秋116卷,(清)吳任臣撰,清乾隆五十八年海虞周氏此宜閣校刻本

陳褒,江州德安人,故唐給事中京之後也。十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置奴婢。日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別爲一席。畜犬百餘,共以一船貯食飼之,一大不至,羣犬亦皆不食。褒又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鄉鄰化德,獄訟稀少。有彭李者,世爲其傭,父久喪明,常聞褒子弟言,舜至孝,舐瞽叟目復明。李歸效之,不數日,父目開朗。其感人有如此。昇元初,詔復其家,表門閭。同時見旌者尚數家,皆五世同居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五代史記注74卷,(清)彭元瑞撰,清道光八年刻本 卷六十二上上南唐世家

州縣言民孝悌,五代同居者七家,皆表門閭,復其繇役。其尤盛者,江州陳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設廣席,長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餘,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諸犬爲之不食。

馬令《南唐書》:五代同居者七家,其尤著者江州陳氏,元和給事中京之後,建書樓於别墅,以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郷里率化,獄訟希少,遠近歎異之,皆蠲復征役,旌表門閭。

陸游《南唐書》:陳褒,江州德安縣人。唐元和中給事中京之後,十世同居,長幼七百人,不置奴婢,日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别又爲一席。畜犬百餘,共以一船貯食飼之。一犬不至,則羣犬皆不食。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鄕鄰化其德,獄訟爲之衰息。昇元初,州以聞,詔復徭役,表門閭。同時見旌者尙數家,皆五世同居云。

《湘山野錄》:僞吳故國,五世同居者七家,先主昪爲之旌門閭,免征役。尤著者江州陳氏,乃唐元和中給事陳京之後,長幼乚百口,不畜僕妾,上下雍睦,凡櫛揓架及男女授受、通問婚葬,悉有規制。食必羣坐廣器,未成人者别一席。犬百餘,一巨船共食,一犬不至,則羣犬不食。别墅建家塾,聚書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焉。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

出處:(光緒)江西通志180卷首5卷,(清)劉坤一修(清)劉繹、趙之謙纂,清光緒七年刻本

陳裦,江州德安人,唐給事中京之後。《宋史》:京官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無子,以從子裦為嗣。十世同居,長幼七百餘人。不置奴婢,曰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又為一席。畜犬百餘,共以一船貯食飼之,一犬不至,群犬皆不食。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鄕鄰化其德,獄訟為之衰息。昇元初,州以聞,復徭役,表門閭。陸游《南唐書》謹案:陳裦事與《宋史·陳兢傳》所載歧異,姑仍陸書之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處:續唐書70卷,(清)陳鱣撰,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刻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

陳衮,江州德安人,元和中給事中京之後也。十世同居,長幼七百人,不置奴婢,日會食堂上,男女異席,未冠笄者别爲一席。畜犬百餘,其以一器贮食飼之,一犬不至,則羣犬皆不食。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鄉鄰化其德,獄訟爲之衰息。有彭李者,世爲其傭,父久喪明,常聞衮子弟言,舜至孝,舐瞽瞍目復明。李歸效之,不數日,父目開朗。其感人有如此。昇元初,州以聞,元宗詔復徭役,表門閭。同時見旌者尙數家,皆五世同居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廬山志12卷首1卷 卷十二雜識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義門陳氏世系考

陳昉:崇之孫,江州司户袞之子,試奉禮郎。昉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置僕妾,上下姻睦,人無間言。每食必羣坐廣堂,男女異席,未成人者别為一席。畜犬百餘,共一槽,貯食飼之,一犬不至,羣犬皆不食。建書樓於别墅,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鄉里率化,爭訟稀少。開寶初,平江南,知州張齊賢上請免其徭役。《宋史》

《德安縣志》按云:此條省志載陸游《南唐書》列於陳褒名下,云十世同居。按《宋史》稱叔明五世孫兼,兼生京,京嗣子褒,方為七世。徐鍇陳氏書堂記亦同,安得云十世乎?且德安之遷,始於伯宣,褒此時尚未至江州,又安得有義門之旌?今依《宋史》正之。又按褒為七世,褒生瓘,瓘孫伯宣,伯宣子崇,崇生袞,袞生昉,與史所稱十三世適相符合,而瓘之子名獨不著,何也?至胡祕監《義門記》世次,與此則不合,但既云袞五次長,昉六次長,又云袞、昉皆兄弟合為一世,其説已自相矛盾矣。抑碑經火後,木板錯誤,有如周益公所云,又不第“若官”二字為然耶?

注,引用(乾隆)《德安縣志》,《義門記》为明嘉靖《九江府志》

南宋陆游南唐书》“陳褒”实为“陈衮(袞)”,“十世同居”是那几世人?“十世同居”始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