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1月7日丨2024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多次大波动,股票型ETF规模逆势增长。

华夏上证50ETF自2023年末以来规模增长223亿元,最新规模已突破千亿元达1022.32亿,成为继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后,国内股票ETF历史上第二只规模站上千亿的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成立于2004年12月30日,在2005年2月23日正式上市,是我国首只股票ET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方达创业板ETF最新规模达519.69亿元,成为深市单市场首只突破500亿元的ETF产品。

创业板ETF跟踪的是创业板指数,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涉及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成长领域,覆盖众多新兴产业龙头。从估值看,创业板指滚动市盈率为24.64倍,触及上市以来最低位置,悲观预期或已被定价,资金持续流入,创业板ETF(159915)当前份额320.14亿,再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2月5日,全市场209只宽基ETF规模达到9579.85亿元,超过9500亿元大关。这一数据比2022年底增长3879.98亿元,增幅达68.07%,显示出宽基ETF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强悍的“吸金”能力。

招商证券表示,在市场流动性冲击下,近期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频繁出现交易和净申购大幅放量,ETF逆势净申购贡献主力增量资金,重要股东转净增持,北上资金已转为净流入。往后看,随着前期造成市场冲击的交易机制基本逐一被充分定价,后续市场的边际压力相对减轻,市场有望逐渐筑底回升。

据中国基金报,在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黄威看来,沪深300及上证50ETF规模接连突破千亿大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欠佳,促使投资者转向低费率、持仓分散及风格稳定的被动指数基金,尤其是兼具交易和配置功能的ETF产品。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震荡下行,A股估值降至历史低位,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部分投资者借助ETF逆向布局,博取市场反弹修复机会。在当前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主线及风格尚未明朗的背景下,作为跟踪市场主流宽基指数的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能够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因此受到众多资金的青睐。此外,部分市场稳定资金也通过买入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来稳定市场,推动其规模进一步扩张。

国海策略发布市场点评称,救市政策“组合拳”发力,市场底再度夯实。继1月底央行接连降准、结构性降息后,救市政策“组合拳”发力。一是资金进场策略由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ETF转向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ETF,对市场的托底更加充分全面;二是从市场交易两端入手,汇金加大增持力度、暂停新增转融券,市场多空力量再度平衡;三是证监会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依法充分运用好提升投资价值“工具箱”,包括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常态化分红、并购重组等市场工具,稳定市场预期。当前伴随中证500、1000雪球产品的敲入逐步进入尾声,国家队出手平抑市场波动,市场卖空力量缓解,抑制市场反弹的诸多因素解除,不宜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