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1937年国共合作,派代表同到皇帝陵祭祖。它的背景源自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当天蒋介石被挟持,要求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事件经过13天惊涛骇浪的谈判,终于在12月25日和平解决。蒋介石、宋美龄和张学良从西安飞返南京。国共两党随即先后在西安、杭州和庐山等地进行多次会谈,商讨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问题。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在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拜祭。此议一出,全国认同,因为这是代表民族团结,枪口对外,一致抗日,极有历史的象征性意义。当天的公祭仪式十分隆重,是共产党1921年建党以来第一次祭祖

国共合作公祭黄帝的重要意义是巩固国共合作的基础,全民共同抗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急存亡之际,代表了四亿五千万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共同渴求和呼声。国难当头,全国人民都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凝聚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之下。所以这个国共合作拜祭黄帝的伟大意义超出了其行动本身。

国共两党都带来了祭文。国民党方面由张继和林森代表出席,共产党方面由林伯渠代表出席。林伯渠曾经是国民党早期党员,后来退党转而加入共产党;他代表共产党出席,有承先启后的象征意义。

国民党方面的祭文,据说由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撰写,四言古体格式,四平八稳,可惜并没有提及当时国共合作的政治形势。共产党方面的祭文由毛主席撰写,也是四言古体格式,相比之下,高下立见。现抄录后半段如下:

《东等(毛泽东和同志们的意思)不才,剑履俱备,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飧。》

共产党这篇祭文充满文采。先一段赞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请求黄帝以下的列祖列宗保佑,然后笔锋一转,于抗日救国之时,呼吁团结抗日;祭文等同中华民族的宣言书和出师表,表达了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坚定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要万众一心,最终必定能够获得胜利,收复沦陷的大好山河,捍卫国家主权,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当年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全国闻名。他和毛泽东有关共产党这篇祭文的书信往来,有文献记载。

回望这段历史,笔者感慨万千。1937年之后,1938和1939,国共两党又共同拜祭了黄帝陵两次。之后国共两党不断发生磨擦,从1940年到今天,80多年过去,国共两党代表两岸同胞共祭黄帝陵的活动,迄未正式恢复。往事并不如烟。际此年末年始,除旧迎新,兔去龙来之际,笔者想起去年清明节有幸参加黄帝陵公祭,场面恢宏,极其震撼,犹历历在目。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