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业界公认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卷”之年,2023年各项数据暴增已成过去,新的一年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产能战、技术战继续打得如火如荼,在海外市场,各大车企则需要一边抓紧以本地化制造获得准入红利抢占市场份额,一边积极应对个别区域市场的针对性壁垒。与新能源汽车密切关联的动力电池领域同样面临新的激烈竞争,产能过剩和区域贸易壁垒或许将让一直处于“强者恒强”状态的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以数量最多、覆盖最广著称,且还在加速拓展中。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火爆必然带来动力电池领域的火热态势,但动力电池领域的现况是头部玩家高度集中,车厂自建电池厂意愿强烈,国内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国外新厂布局必须进行。从国内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江苏的动力电池占据全国产量的4成,其中常州又占据江苏全省产量的一半,另一半大部分属于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个机构的预测表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供需的倒挂态势将持续至20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供给量远超需求量成为常态。并且,虽然全球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中我国企业就占据了6个席位,但3家韩国企业和1家日本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还因为地缘因素更容易拿到非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矿产的价格波动是所有企业的难点,2023年碳酸锂一度大涨价加剧了企业的焦虑感,大量的布局又造成事实上的产能过剩,甚至可以说,因为上游矿产环节话语权的缺失和终端订单的分布不均,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并不是健康而有竞争力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利润下滑严重和海外生产基地的效用可能被高估,且建设落后于项目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段时间的极端天气让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受到质疑,动力电池的常态化质量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及潜在消费群体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有机构对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系统进行质量方面的评比,弗迪电池位列第一,但也有观点认为,动力电池产品的市占率是应被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在实现高产量、高利用率的同时保障高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安全性和高体积利用率一直是动力电池产品的核心考评目标,现有的多条技术路线都尚没有完全的解决好电池安全和能量密度相互制约的难题,在PPT固态电池未能实物量产之前,对现有的动力电池技术进行持续的改进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北美、日韩市场的难以进入和本土化严重,欧洲市场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攻略重点,但欧洲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一直处于矛盾心态,欧洲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德系品牌的及时介入,加上此前在汽车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尚有一定实力、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更好地对上中、美两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对欧洲市场的攻略,欧盟已针对中国产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台了多项政策。另一方面,为了抗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建厂和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对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企业的吸引力,欧盟开始给予本土电池厂商补贴,希望以此控制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