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过去拜年可不是现在拱拱手说句拜年话这么简单,那是真得磕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老家河北景县是非常古老的县级行政单位,保留着非常久远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古名就非常特殊,称

蓨县

,我不说大概没几个能读准它的音,它读“条”,查字典,说是古地名专用字。《汉书》里出现较多,因为那时出了个奠定中华几千年封建统治“尊孔重儒”思想体系的奠基人董仲舒,他就是蓨县人。还有个号称“细柳将军”的,皇帝请他吃肉不给筷子的那位,曾封条侯的周亚夫,实际是蓨侯,景县县城西南有个大墓,我们当地叫“大冢子疙瘩” 就是周亚夫的衣冠冢。据说这个大坟头是他领导过的将士和蓨县百姓一人一衣兜兜土堆起来的,早年很高大,可见其统兵之多。

关于周亚夫墓还有个有关礼教的传说。据说,“大冢子疙瘩”堆成后,周亚夫灵魂非常感激当地百姓,显灵告诉人们,以后谁家红白喜事,需要桌椅板凳盆盘碗筷等办席物品,可提前到“大冢子疙瘩”烧纸祷告,说明数量,第二天早上即可到“大冢子疙瘩”前领取到,只要用后如数送回原处即可。有人前去一试,果然按数得到,后屡试不爽。因此附近居民都到此处借用并成习俗,一直灵验了几百年云。可见当地民风淳厚尊礼重信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拜年。大家都知道三十晚上要“守岁”,可能多数人不知道初一早晨还有“抢年”。什么是“抢年”呢?说白了就是比谁家第一个吃上初一这顿饺子。那怎么比法?谁监督?怎么知道哪个早哪个晚?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谁家饺子熟了摆上桌子,就到自家院子里去放鞭炮,几个“大两响”,一挂“大火鞭”一放,基本上半个村子都知道了,这是我们超千口人的大村,那些三百二百口人的小村,每家都听到了,且都能听出是谁家。于是别家就抓紧或起床或烧火或下饺子,不久就东家西家噼里啪啦叮叮咣咣的鞭炮声此起披伏,进而成片,进而渐渐稀落渐渐没有了声响,等大多数人家都吃完饺子准备出门拜年了,突然又有一家叮咣的响了两次接着噼里啪啦鞭炮传出,大家就笑,这某某家才吃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吃完饺子不拜年——你装嘛啊?饺子吃了就该出门拜年了。其实拜年不是现在才开始,现在是去跟外人拜年,跟自家长辈拜年是在饺子摆上桌,鞭炮放完后,晚辈就得依次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给晚辈压岁钱。然后围桌吃饺子。初一早晨这顿饺子还是有特殊讲究的。上供的人家要包素馅的,要先盛出一碗供上等会儿上坟用,锅里饺子不要捞净每碗饺子也是得留两三个。最普遍的就是包两个豆腐馅的饺子,或包俩馅里藏个一分硬币(旧时是老钱)的饺子和混其他饺子中一起煮熟,大家来吃,叫“吃财”和“吃福”,谁吃到谁将在这一年里有财有福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图个乐呵,吸引小孩子多吃点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说拜年是怎么磕头的吧。过去磕头的事不少,除拜年,红白喜丧大事都有磕头礼,这磕头可有讲究,不是跪下脑袋一点就得的事,不同场合性别辈分不同,这磕头样式数量深度还有区别呢,而且不能弄错,比如拜年拜寿要求作揖后跪下双手撑地头碰地四次,叫磕四个头,此间双手不离地,然后起身作揖,礼成。上坟丧礼时是作揖跪下后,一个头双手一离地并挺直上身,磕五个头,起身作揖,礼成。当然了,跪下起身及磕头等也有具体要求,咱这里不是教怎么磕头,就不细说了。只说大概明白区别就行。这可不能弄反了!如果反了,活人能给气死,死人是气不活,但现场准是哄堂大笑,再有个帮腔的,就丢了大人了,让人说笑好几年,一直到再出现个错礼的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说拜年。自家年拜了,饺子吃了,就该出门拜年了。给外人拜年也不是出门挨着一家一家的拜,是先拜跟自家血缘关系近的,五服内的,拜完了,大家集中一起去上坟,过去叫祭祖。送饺子,磕头,放炮仗。

听长辈将,过去有祠堂,过年时一姓同族的就由族长代领大家先到祠堂祭祖,按辈分依次排好肃立,由掌祭人按所供排位从始迁祖起一一宣讲所供逝者辈分名号及简单事迹。宣讲完毕后,再上来一人宣读祭文。然后按主祭人口令行跪拜大礼。礼毕,再有序来祖坟前放炮治礼。非常隆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坟回村,就是给本族乡邻们拜年了。这里磕头就少了,给本族长辈一般要真磕头,其他的基本不磕。再往前给外族外姓长辈也真磕,我六七岁时每年还是磕不少头的,到十几岁就少磕不少,二十多岁几乎磕不几个头了。一是我的辈分比较大。二个是大辈的人在减少。主要还是磕头礼不兴了。大家各家串串门问问好就算拜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几年,村里“狮跑队”就是舞狮队还有锣鼓队刚成立起来,我们村又有练武传统,会武术的多,平时忙没时间练,过年了,凑一起了也不容易,于是上坟回来大家一招呼,就回家拿“家伙把式”,跑家前大街,碰面说句拜年话,村支书讲两句,就这边舞狮子跳秧歌叮叮咚咚,那边武术拼拎乓啷练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过年不回家,有些老人也被接的城里去过年。因我自己也不回家过年,只听说年味越来越淡,如何拜年的事也就不知道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拜年习俗拜年方式不同地区差别大的很,有的邻村就有区别,还别说邻村,一个村东头与西头就有差别。大家都搬县城住,过年了,邻居们串串门拜个年吧,才发现五花八门啥样的也有,有的几乎反着,也只能包容,一笑了之。比如祭祖这事,县城西边各乡是年二十九上坟请逝者魂灵回家过年,家里供着“祖子”(祖宗排位),和活着的一起吃饺子过大年,初二再送回去。跟我们东北乡完全不一样。所以,开始几年大家住一楼道的都有点不习惯,怎么这里给你去拜年呢,你们都跑坟上去了!几年后也就相互认可了,也习惯了,相安无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习俗,初一本村或附近村乡邻间拜年,初二开始就该给亲戚朋友拜年了。当然这个拜年跟初一乡里乡亲拜年不同,需要带礼物了。礼物多少轻重,过去也有讲究,现在都摒弃了,咱就不提了。拜年顺序一般是先姑家后舅家,其他表亲都是顺带的。刚结婚头三年的,初二小舅子代表老人来看闺女,初三闺女女婿回门拜老丈人,姑啊舅的就只好向后推。初五“破五”在自家吃素饺子,不拜年。其他时间你就随便安排,只要不过十五去就算拜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不啰嗦了!顺便给你拜年了,祝看我文章的你:大吉大利,来年行大运,发大财!

当然,别忘了点个赞哦[偷笑]谢谢!

#天南地北大拜年#

#2024春节评论倒计时#

#头条#

#我在头条搞创作#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