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奇岚与林栋甫的艺术漫谈

2023年夏天,林栋甫去阿尔卑斯山旅行。极目远眺,远处的山顶堆积着浓雪,在日光的照射下泛着莹莹白光。群山静静矗立,千万年来不曾改变,这让林栋甫想起蒙田。在法语里,蒙田与山同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景》,2023,120 × 160 cm,布面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景》,2023,120 × 161 cm,布面油画

事实上,林栋甫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蓝调,更离不开蒙田。不管在什么时候,他的枕边总是放着《蒙田随笔》,无论出差还是旅行。“尽管蒙田距离我们已经有400多年,但是他写的文章,探讨的有关人的问题,都那么鲜活,依然在我们生命里存在着,就像一位兄长,带着我去寻找人生的道路。

阿尔卑斯山有无尽的美,山顶没有人烟,一种如乌鸦一般的黑色小鸟才是阿尔卑斯的主人,自由地在山间翱翔;阿尔卑斯也很苍凉,沉默不言,如同它的拉丁语名字“Alps”(雪白),山顶永远是一片洁白。山脚点缀着当地山民建起的低矮而质朴的小屋,仿佛雪山诞生时它们就已经在那里。此地,人与自然的结合是如此和谐。群山起伏,如同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哲思,起起落落,曲折而又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栋甫在“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的“山景”单元中

这些动人的片段被林栋甫深深撷取在记忆中。回到上海的画室,他便忙不迭地要把它们画下来,有时甚至会为之激动得睡不着觉,看着天花板,心里透亮。

蒙田、苏格拉底、塞涅卡,爵士大师与蓝调传奇,震慑人心的山景……这些熠熠生辉的画面在林栋甫的画笔下汩汩流出,80多幅作品构成了他今年1月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展览现场

陈丹青在展览评论中写道:“栋甫被认为是业余画家。我现在很怕业余画家,而且有点吃醋,因为,他(她)们比职业画家更当真,更痴心,更迷狂。”

据说临近展览的日子他索性睡在画室里,年近古稀之年,早上一醒来,便去画画,而且越画越大。

策展人谢定伟说:“我没问他何以在中晚年才拾起画笔,我想,画画的人内心要有思想的,他的人生经历才是他闯入艺术天地的理由。读哲学、听蓝调和爵士,为自己追寻理想的人生乐趣,所以他画出了我们难得一见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栋甫在画室中

画画是他最快乐的时刻,整日里自己和自己待着。朦胧中,仿佛有几个林栋甫在现场,他们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起来,林栋甫便停下画笔,让他们争论一会儿,接着,继续画画……

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曾经与蒙田相遇。20多岁时,他曾经是一个房修工,住在建筑工棚里,床就是一块搭在砖块上的门板。这简陋的铺板上,总是放着一堆书,那里面就有梁宗岱翻译的《蒙田随笔》,以及很多看起来和一个建筑工人毫无关系的哲学著作。阅读,让这个年轻的房修工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于现实生活,我常常是远离的。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只能躲回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代林栋甫

斯蒂芬·茨威格说:“要能够欣赏蒙田的真正价值,年纪不能太轻,人生阅历与挫折不能太少。”等到林栋甫40岁再次开始阅读蒙田时,蒙田就像一位兄长,他随时可以和他在城堡下、在塔楼中聊天。“蒙田提出的关于人的问题、人和世界的问题,直到现在人类还没有解决。他永不过时,他的书里有许多我们灵魂需要的东西。”

最初让他真正走近蒙田的,是蒙田关于死亡的哲思。面对出生与死亡,蒙田与所有人有着相同的困惑:“没有人与我商量,我便出生,没有人与我商量,我终将走向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歇尔·德·蒙田》,2023

100 × 100 cm,布面油画

“哲学要探寻的终极问题是解决人类面对死亡的恐惧。一个人若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他就可以完整地活着。这是我那时获得的感悟。”林栋甫说。“死亡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任何时候都可能是死亡的时候,在此之前你得完整地活着。你得早一点想好这个问题,这样死亡便不太能继续打扰你,你随时可以像一个酒足饭饱的人那样从容离席。”他喜欢蒙田在随笔里引用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的诗歌:“你要知道你死后在哪里吗?就在未生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死亡便是回到生前。

跟随蒙田的脚步,林栋甫又进入了苏格拉底、塞涅卡、西塞罗等先哲的精神世界。紧接着,他画蒙田,画苏格拉底、塞涅卡、西塞罗……因为描绘他们,他和这些先贤走得更近,心中更有顿悟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拉底》,2023

100 × 80 cm,布面油画

他笔下的塞涅卡,苦涩的面部昭示着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曾遭受的悲惨命运,但那深邃的皱纹里,显出因了悟世事而释然的神情。他画塞涅卡,脑子里便回旋着塞涅卡的故事。年轻时的塞涅卡曾让自己住到一个浴场的楼上,让罗马浴场纷乱的声音干扰自己,看自己还能否专注写作。塞涅卡成功了,在嘈杂纷乱的世界里,写作让他成功回归自己的内心。塞涅卡在他的著作里曾阐释如何应对逆境,如何克服悲伤、焦虑和愤怒,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机会,如何认识友谊等重要的人生议题。谁说古罗马人的虚荣、贪婪、野心、奢侈和消费失控在今天的世界已经消失?塞涅卡如同我们同时代的人,和我们探讨的是同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卢修斯·阿内乌斯·塞涅卡》,2023

100 × 80 cm,布面油画

差不多10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林栋甫在匈牙利的一个画家村遇到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马泰欧(Matteo Massagrande)。马泰欧每年都会去那里指导绘画,他看到了这个奇特的中国人的作品。他对林栋甫说:“以后不要再跟别人说你是自学的,我收你做学生。因为我看到神明已经把一种能力交到了你的手里,你没有权力浪费。成为一个优秀的肖像画家,这是你的使命。”

就这样,马泰欧收下了这个年逾五十的学生。林栋甫曾问他为什么愿意收他为徒?马泰欧回答,他看到林栋甫具备一些罕见的能力,一是优秀的造型能力,二是对绘画发自内心的热爱;最重要的是,林栋甫特别擅长刻画人的神情,这种能力是一个肖像画家的灵魂,是天生的,不是通过训练可以获得的。

是的,画一个人,不就是在画他的灵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背影中,也能看到人的灵魂

《罗伯特·约翰逊在十字路口》,2022

120 × 160 cm,布面油画

当阿尔卑斯山也如同蒙田、苏格拉底、塞涅卡一般进入林栋甫的内心世界,他对马泰欧老师说,自己想画山景。马泰欧指着一幅林栋甫画的生动的黑人肖像说:“像画这幅肖像一样去画山景,因为,风景就是大自然的肖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致敬蒙田”,由何而起?

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爵士、蓝调,也离不开阅读蒙田。通过蒙田,我还会去阅读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尽管他生活在400多年前,但是他写的随笔,所有提到有关人的问题,都那么鲜活,依然在我们生命里存在着。阅读蒙田,就觉得他在替我说话,让我重新发现自己,也让我勇敢地面对自己。此外,我其实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渴望远离都市,梦境里总有古朴的乡村,或是没有人烟的大山。我心里装着一些我崇敬的人,比如蒙田,我的恩师邱岳峰、苏秀,他们常常来监督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栋甫与其恩师著名配音艺术家苏秀

你有大量的时间都在画室里待着,充满激情地工作,这种激情是从哪里来的?

实际上,我脑子里面从来没有“用激情去画画”这种概念,因为画画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能和自己待在一起,画室里好像有两个甚至三个“我”,一个是现实生活中此时此刻的林栋甫,一个是在我心里、我自我认知的林栋甫,还有一个是我想成为的林栋甫,多快乐……

有意思,你想成为的林栋甫是什么样的?

说不出来。朦胧之间,我会发现自己分裂成几个人:行为者、审视者或其他什么人。画画的过程中,我可能有挣扎,有犹豫,一个林栋甫发现另一个林栋甫错了,错在哪里?我就坐下来,让两个林栋甫争论一会儿……

你当过教师、记者、配音演员、演员、主持人,画画是不是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

我所有做过的事情或多或少都给我带来快乐,但是跟之前所有做过的事情相比,画画有一种快乐是其他工作没有的:画画可以完全由自己决定,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这个问题也让我想起和苏菲·玛索的一次对话。我去巴黎,她请我吃午饭。席间她问我,你画一个人和演一个人有什么不同?我说,是同一件事情。她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说,尽管表现方式不一样,但不管是画一个人还是演一个人,你都要找到这个人的灵魂。她说,你在找他的灵魂还是在找自己的灵魂?没等我说,她就说,其实就是找自己的灵魂吧!紧接着,她又加了一句,所有的艺术都关乎灵魂。

对我来说,画画和表演是同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它们视为艺术,艺术就是在追寻和表达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策划

撰文

摄影

视频监制

视频统筹

视频摄像

B机摄像

视频剪辑

新媒体视觉

图片提供

:Y.L.

:何敏

:鲍靖

:CHILLI

:CHARLOTTE

:云黑

:RK

:BX

:RINA

:东一美术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