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

刘晓东站在街头,指挥着来往的车辆。

从广州驱车1400多公里,赶回竹溪老家过年的许斌一家,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跟26年前的高中老同学相遇。

2

语短情长。

刘晓东是竹溪县龙坝派出所所长,今年春节期间,竹溪人流、车流暴增,他站在街头,疏导交通。

遇上老同学,他顾不上说太多的话,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是迎接,也是送别。

然后,继续工作。

3

八年未在竹溪过年的我,感到这个年很不一样。

人多,车多。

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跟我说:“你一定要去武陵不夜城看看。”

4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设武陵县,隶属汉中郡。

这是我家乡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的一段历史。

这也是今天竹溪非常火爆的“网红”文旅景点——武陵不夜城、武陵古镇的来源。

5

夜幕降临。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竹溪西关街变得让我认不出来。

三十多年前,母亲曾带着我和姐姐在这里“走街串巷”,去看“远嫁”的二姨。

那一口“碗儿糕”的味道,终生难忘。

今夜的西关街,人潮涌动,灯火辉煌。

武陵不夜城,从无到有,为每一个从远方或从本地来的客人,奉献了一场沉浸式夜游体验。

6

看“山二黄”演出,吃竹溪“蒸盆”,买竹溪“包谷烧”,带一袋竹溪贡米……

2023年12月30日,竹溪武陵不夜城正式开业,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竹溪乃至全十堰、全湖北游客的目光。

常住人口只有28万多的竹溪,在一夜之间,竟然可以在武陵不夜城接待16万多人次的游客。

那一刻,我理解老同学刘晓东为什么会在春节期间上街指挥交通了。

7

我也理解初中老同学柏元军为什么春节前后天天守在这里。

他说:“人山人海,要喜庆,要热闹,更要平安、有序。”

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他随时盯着武陵不夜城的每一个角落,有任何情况,他都会随时处理。

他是武陵不夜城所在地——竹溪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上任不久,工作一如既往,很认真,很拼。

8

武陵不夜城的“火爆”,是意外惊喜,也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这几年,“国潮”、“国风”强势崛起。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世繁华,洛阳隋唐古城的惊艳亮相,中华大地上越来越兴盛的“汉服热潮”……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正在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真实、生动地上演。

9

武陵不夜城的兴起,精准地踩在了这一波“国潮”崛起的大势上。

不仅如此,它更踩在了乡村振兴、发展夜经济、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大势上。

在北京工作的万大哥,见多识广。

他说:“武陵不夜城,在竹溪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10

三十多年前,我从竹溪一中考入北大,那个时候,当我跟人介绍竹溪时,我会说,从我老家坐大巴车到十堰市里,要八个多小时。

说者看似漫不经心,听者却每每震惊不已。

两百多公里的山路,在秦岭、大巴山中蜿蜒穿行,我无数次上山、下岭、穿越河谷。

惊心动魄,终生难忘。

今天,高速公路早就通了,从十堰到竹溪的旅程,缩短为一个多小时。

到十堰的飞机、高铁,也早就通了。

乡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

三十多年来,我个人,从竹溪到北京,走过了一条平凡的人生路,从一个举目无亲的“北漂”,到去全世界四五十个国家采访,再到走遍全中国的山山水水,我用我自己的岁月成长,见证一个国家的伟大变化。

三十多年来,我的家乡竹溪,从一个位于鄂西北大山深处的贫困县,到一个不断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的“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再到一个在抖音上、在现实中越来越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同样见证了一个国家的伟大变化。

作为远方的游子,我们终将离开家乡,但家乡每一点好的变化,我们都记在心头。

幸福的生活,总是要靠双手去打拼。

感谢为家乡发展殚精竭虑的领导,也感谢在家乡努力奋斗的老同学,更感谢扎根乡土、振兴竹溪的每一个人。

在竹溪,遇上武陵不夜城,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武陵不夜城,老百姓遇到“80后”的许庆一书记,会自发地为武陵不夜城点赞,还会围过来跟许书记合影。

一个素未谋面的竹溪读者在大年初一给我发来了武陵不夜城精彩的照片,他说:“感谢党的政策和投入,为家乡老百姓多一个文旅项目。”

老百姓是朴素的,他们发自内心的点赞,是真诚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竹溪,这里有蓝天、绿水,这里有便捷的交通,这里有朴实的人民,这里还有一座带有浓郁“国风”、集时尚感与历史感一体的武陵不夜城。

我听说,武陵不夜城开张之际,竹溪的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这段时间,我们自己先别去武陵不夜城,把位置、空间和机会留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这就是竹溪人民。

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好客与善良。

我也要说,当你来到竹溪,除了看武陵不夜城,还可以体验历史悠久的庸巴文化。

——梅子垭的茶、彭裕沟的米、慈孝沟的楠木,曾作为古代宫廷贡品。

——“山二黄”、“竹溪蒸盆”,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还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关垭楚长城遗址,有明嘉靖年间的“采皇木”摩崖石刻,有秦巴古盐道……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座山城的历史巨变,更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腾飞并不断创造奇迹。

这是我的家乡,也是万大哥、文汇师兄、老刘、老黄、许斌、王鑫、罗睿、付桥、王莹等众多远方游子的家乡。

这里有四季,但终归只有一季。

若你来,每一天都是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