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过年各种美食轮番上阵!

辣子鸡、炖鸡、干煸鸡、热窝鸡

啤酒鸭、板鸭、老鸭汤、甜皮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还会买活鸡、活鸭回家

自己宰杀加工

觉得这样吃起来新鲜

不过要注意了

这可是有风险的!

最新通报!出现死亡病例!

H3N2与H10N5的混合感染

近日

国家疾控局通报浙江省发现一例

H3N2与H10N5混合感染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女,63岁,安徽宣城人,既往有多种基础性疾病。2023年11月30日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12月2日因病情加重收入当地医疗机构救治;12月7日,转至浙江省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后因病情严重于12月16日死亡。

浙江省于2024年1月22日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季节性H3N2亚型和禽H10N5亚型流感病毒。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对浙江送检标本进行复核检测,结果与此前一致。

浙江、安徽两省已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且核酸筛查阴性;通过回顾性病例搜索,同期均未发现可疑病例。

该病毒感染人的风险低

未发生人传人的情况

国家疾控局已指导浙江、安徽两省按照相关预案方案开展防控,并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专家评估认为,病毒全基因分析显示,H10N5病毒为禽源性,未具备有效的感染人的能力,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

禽流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

此季节为高发季

部分禽流感病毒在通过重组变异后能跨越种属障碍感染人类,即人感染禽流感。目前已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种类主要有H5N6、H9N2、H7N9、H5N1等。

禽流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在冬春季节是高发期,一定要做好防范,避免在甲流高峰期遇上禽流感高峰期的时候,遭遇混合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禽流感的传染源

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来源,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而获得感染。

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状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通常2-4天。

比如,H7N7、H9N2、H7N2、H7N3、H5N2、H10N7型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2-4天,平均3天。具体临床症状不一样,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

再比如,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人感染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注意饮食卫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就医。

  • 建议不要购买活禽或自行宰杀处理,购买和食用来自正规渠道、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类食品。注意饮食卫生,处理食物的砧板、刀具和器皿要注意生熟分开,禽肉和蛋类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不食用病死禽类、鸟类,外出游玩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其栖息地等。

  •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外出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居室常通风,不去人员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和营养,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 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接触后注意使用洗手液和清水清洁双手。发现活禽出现大量生病、死亡等情况要及时向动物检疫部门报告,并妥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禽类爱好者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笼舍的卫生清洁,鸽舍、鸟笼要特别注意卫生,注重日常消毒。

  •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人感染禽流感的疫苗,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尽快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自己近期接触禽类或活禽市场等详细信息,早期救治对预防重症非常重要。

来源︱国家疾控中心官网、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