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中,隋炀帝应该是大家最不陌生的一位,因为他在国人心中是个横征暴敛、荒淫暴虐的帝王代表,这一典型印象在大多数人心中不会因为他的统一中国、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度、营造东都洛阳等历史功绩而改变。实际上隋炀帝杨广的历史贡献毫不愧于他的“大业”年号。
单说隋炀帝在中国中医学史上的贡献,就让许多帝王自愧弗如,隋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据《隋书·百官志》记载,隋炀帝时改门下省为殿内省,统尚药局。设有内科、外科、儿科、针灸科、按摩科与兽医科等,建制颇为完善。医师部271人,药学部52人,行政人员16人,共计399人。隋炀帝还下令编纂大型方剂学著作《四海类聚方》,当时朝廷组织海内学者广泛搜集中医药资料,主要是历代及民间方剂、验方单方等,最后编纂成书共计两千六百卷,卷帙浩繁,史无前例,可惜该书在唐代以后或因过于庞大而亡佚,实为中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同时隋炀帝还下诏令当时的太医博士巢元方主持编写《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的专著,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诸病源候论》又称《巢氏病源》,足见该书主编巢元方对这部医学著作的贡献之大,关于巢元方,其生卒年月及籍贯已经失考,推测他大约生活于公元6-7世纪间,隋朝著名医学家,先后任太医博士、太医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医学理论造诣,隋大业年间,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巢元方率领当时的名医,参阅前人的医学著作,整理民间医术,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成书,全书共有五十卷,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三十九候,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与症候。它对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与描述,其内容十分周到、全面。《诸病源候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病因学、证候学理论得以系统建立。它“荟萃精说,沉研精理,形脉证治,罔不该集”,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宋代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其中关于疾病病因及证候的论述及分析,大都以《诸病源候论》为宗。
《诸病源候论》中与性机能疾病有关的部分约有20余论,卷三的虚劳无子候,卷四的虚劳少精候、虚劳梦泄精候、虚劳阴痿候,卷八的伤寒阴阳易候、伤寒交接劳复候,卷九的时气病瘥后交接劳复候、时气病后阴阳易候,卷十的温病阴阳易候和温病交接劳复候,卷三十六的金疮因交接出惊候,卷四十的妇人梦与鬼交候,内容包括性器官病诸候、交接得病候、不孕诸候、求嗣候、妊娠养胎诸候等。不但分别论述了这些性机能疾病的病因病理与具体症状,而且还阐述了此类疾病与全身健康状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再三强调要节制房事并防止发生防老损伤。
卷四《虚劳病诸候下》载录了13种与肾虚有关的虚劳之候:虚劳少精候、虚劳尿精候、虚劳溢精见闻精出候、虚劳失精候、虚劳梦泄精候、虚劳精血出候、虚劳阴冷候、虚劳阳萎候、虚劳阴痛候、虚劳阴疝肿缩候、虚劳阴下痒湿候、虚劳阴疮候、虚劳阴肿候。人若有此类不适,对照其论,可知其病因病理,或延医治之,或自加注意与调理,于养生有益。
该书还提出阴阳易与交接劳复候、伤寒交接劳复候、时气病后阴阳易候、温病阴阳易候和温病交接劳复候的问题,其意思是夫妻一方患有伤寒、瘟疫、烈性传染病等或金疮剑伤,患病期间或初愈时另一方不要急于要求过性生活,否则患病方会加重病情甚至殒命,另一方也会得病。书中还提出一种叫做女劳疸的疾病,也与性生活直接相关,是在过度劳累或者大热大汗后交合得病,这一点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流传于民间的“鬼交”的科学论述,不再局限于鬼魅附身等迷信传说(笔者个人保留意见,详情以后专题论述“鬼交”,个别“鬼交”案例还真不是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书中写道“夫脏虚者,喜梦妇人。梦与鬼交,亦由腑脏气弱,神宁虚衰,故乘虚,因梦与鬼交通也。”,这种观点,和现代性心理学所述的“性梦”、“梦魇”、“梦交”的理论是一致的。
《诸病源候论》开创了中医男科专病专论之先河,全书记载有阴痿(现在叫阳痿)、精不射出、强中、阴冷、尿精、血精、梦泄精、无子、白浊、阴痛、阴茎肿、少精、小便余沥等10余种男科疾病。并对病因病机做了深刻的探讨,这是中医男科疾病最早的专科论述,部分理论至今仍指导着男科疾病的诊疗。该书男科病理学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于几个方面:
一是劳损肾虚,精液异常。
1:肾虚气不化精,少精甚至无精。2:肾阳不足,精液失温,精冷无子
3:肾气不固,精关失约,漏精或尿精 4:肾阳不足,鼓动无力,精液难射
二是肾亏虚劳,阳事异常。
1:命火衰微,鼓动无力,阳事不举。
2:阴亏火旺,阳强不倒,“强中”
三是外感诸证,正气未复,过早行房伤肾。
1:劳复,指的是外感之病未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贸然行房,病情会加重甚至殒命,如果“自伤”则为劳复。
2:阴阳易,外感之病,无论伤寒、温病、热病、时病、若未愈或新愈就交合,交叉感染患病则为阴阳易。
四是邪伤外阴,引发痛肿痒疮诸疾。
风热寒毒诸邪伤及肾或肝肾之经,邪气下流于阴而发生外阴痛肿疮痒诸疾。
巢氏突出男科内伤诸疾,以肾虚劳伤为主;外阴痛肿痒疮之疾,是为邪伤肾及肝经,毒气下流而然。巢氏这一病理思想为后世男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大量实践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