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着、鼓舞着我们,不轻易感伤,不容易悲观的,总是那些淳朴善良、高贵典雅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船”上六十年》是周炳揆先生随笔集《我的上海我的家》中的第一篇文章。这个“船”是指他住的武康大楼。武康大楼及其设计者邬达克如今是上海的热议话题。对于念交通大学的父亲看着大楼造起来,对于学贯中西、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商务印书馆主编《英语周刊》的祖父如何在书房里教他读书,周炳揆只是淡淡入笔,平实记事。

历经上海的繁华与沧桑的“老上海”写“我的上海”,除了书名的抒情,却看不到任何煽情。一些亲眼所见的传奇之人与传奇之事,于他人,可能会洋洋洒洒一大篇,于老周,却笔墨节制情感内敛。大人际的交友之道,小人际的职场之道,是除了上海故事之外,书的另一重要部分,这与作者多年的涉外公司管理工作有关。该浪漫的篇章非常写实,属写实的题材非常浪漫,这有趣的反差与逆常规的派头,反映出了周炳揆的热情分配法则:对于自己的叙述是低姿态的,对于改善他人的生存状况怀抱高昂的理想。

他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从黑胶唱片起,就开始迷恋莫扎特、马勒、托斯卡尼尼。古典音乐爱好者,一般不自恋。即使自恋也隐藏很深。他们的“小我”不琐碎,不流俗。他们的“大我”大到拯救宇宙。

仔细阅读,老周的“术”细致周到,既市井又国际,既心理又人文。“忌小事大吵架。”“思维有成长过程。”“讲故事使人生快乐。”“礼物的转送已日益被公众所接受。”“讲真话有学问,讲话到位除了多练习没有捷径。”“如何重续友谊。”“对某人某事产生敬畏,可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和焦虑,使人积极面对人生,增加生活的满意度。满意度的增加,也包括减少贪婪,对弱者更具有同情心,更乐于帮助人。”“行为、沟通能力和着装是构成风度三要素。网络风度是指网络语言也会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亲历的事件与细节、心理学家的考证、严谨的调查数据用文火煲于一炉,火候精妙。这种处世的“上海哲学”与“我的家”一起,营造了全书既传统又开放的上海气质。

“平易近人的人性,人性化”,是老周对武康大楼一位居委干部的好评价。即使白描事实,用笔朴素,“我的上海”中那些人性的可爱可敬之处,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7年,房管处和街道干部希望老周家不住人的二楼汽车间让给生活困苦的人住,“母亲二话没说,带着我去汽车间,把里面的箱子、包包等统统搬出来了。”淮海中路人民照相馆的特级摄影师殷孟珍老师,替周家两代人拍了出色的婚纱照,她70多岁工作时还像年轻时一样全情投入。邻居王人艺教授是电视台主持人王勇的祖父,小提琴演奏家,爱下围棋。邓师母招待上门棋友,少许茶水溅在桌上,她拿出白手绢,小心翼翼擦洗干净。王先生说话永远细声细语,在周总理逝世那天,却“眉宇紧锁,神态凝重”,呵责玩耍的孙子:“王勇,这两天你可别到处乱跑,听见没有!”

一座城市总是有太多的变幻。优秀的建筑能够留下来,是一种幸运。而感动着、鼓舞着我们,不轻易感伤,不容易悲观的,总是那些淳朴善良、高贵典雅的人。他们被记忆,被怀念,如此,上海的底色才富有光华。(南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