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不约而同在硬化路面上覆土,侮辱了谁的智商

原创 李万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笑,可笑,必须笑!

新版“掩耳盗铃”,在新年上班第一天被隆重“公布”。

中国新闻网报道说:2月18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对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同步开展专项督察情况,发现了一些弄虚作假问题和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的情况。

猛一看,没啥。

仔细看,有玄机。

“玄机”在于,“弄虚作假”的典型,的的确确很“典型”。

典型一: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覆土,两区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

典型二:山西省大同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天镇县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大同市检查及山西省核查把关不严,未发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硬化地面覆土”是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就是非法占用了耕地,并且已经硬化,结果被“卫星”拍到了,当地赶紧“整改”。

于是乎,就在硬化的地面上撒了一层土,假装“耕地”。

离奇的是,当地的自查,都“未发现问题”。

卫星能发现,上级能发现,偏偏当地政府“未发现”,要么是未检查落实,要么是睁一只眼闭一眼,要么是“选择性眼瞎”,要么是与违规占地者“伙穿一条裤子”......

或者,人家有更智慧的“合作”方式。

其实嘛,“在硬化地面覆土”,也不是什么“新发明”。

2018年,国务院督查组在贵州省独山县核查发现,当地未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拆除违法建筑并复耕到位,仅在硬化地面上覆盖一层泥土。

独山县被约谈后,副县长等10人被免职。

2022年5月至10月,黄冈市红安县一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占用红安县觅儿寺镇土地4.29亩(耕地3.38亩)建设文化广场、硬化停车场。2023年6月,为应付检查,该公司在文化广场、停车场的硬化地面上直接覆土。

2023年7月15日,成都市某楼盘因绿化面积不达标,开发商组织工人在水泥路上铺草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年前,滇池一级保护区被高尔夫球场侵占,长期违规经营,拒不整改。为应付督察,在球场内临时栽种了一些“树苗”。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大量树苗堆在地上,有的区域种上树后刚浇了水,有的区域直接插上了枝条,枝条树叶已经枯萎。

督察组一位负责人心知肚明,请现场陪同督察的党工委书记武斌单手把这几棵“树”拔了。

武斌硬着头皮“表演”,轻轻一拔,没有根的枝条便被拔了出来......

奇葩的弄虚作假,太多了。

201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就刊发了一篇题为《杜绝“造盆景式”的作秀扶贫》的文章,其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地方,为了让上级考察时看到扶贫成绩,就找了一些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装“羊”。

领导远远望去,山坡上尽是“美羊羊”,大加赞许。地方干部“喜洋洋”,皆大欢喜。

青山也被“点化”过,20年前,惯用的套路是往荒山上涂绿色颜料,吃力又低效;近几年,直接拿绿色塑料网把山体罩住,效率就高得多了。

呵呵,创意无限。

很遗憾,时代不同了,这些“创意”也难逃火眼金睛,现在的卫星比神仙厉害,往地球上一照,哪座坟上长几根草都知道,就更不用说那些大规模占用保护地的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人性却是几千年基本没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古人想解决而未成的,今人依然没有搞定。

我突发奇想,科学家能不能发明一种芯片,装到某些官员们的脑袋里,从此再也不会“未发现问题”了。

用科学解决人性,解决欺上瞒下,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