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江,苏州河、淀浦河.......闵行3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200多条江河水道,如同心潮澎湃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滔滔延绵的江河有诉不尽的历史,奔流不息的城市有讲不完的故事。

在七宝,邂逅文化盛宴

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

七宝,位于蒲汇塘和横沥港的交汇处,蒲汇塘流贯全境,横沥港纵贯镇中。依托发达的漕运条件,七宝镇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一方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影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清早,叶光华便来到皮影馆,显得特别兴奋,今天他的爱徒们要登门学艺。

孩子们是来自七宝明强小学皮影社团的学生。因为学校正在组织排练一出双语皮影节目,所以几位孩子找到了叶光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光华今年已经77岁,是七宝皮影的主要传承人。看到孩子们摆弄皮影爱不释手的样子,老叶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叶光华的祖父叶金舟是七宝皮影戏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老叶告诉记者,他十二三岁的时候跟随祖父外出演出,“那时我还小,就在台子旁边的空地里敲鼓。皮影戏当时很受欢迎,当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我们60年代初,电也没有的,演出时在幕布上面放一个油灯,就这么演。”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叶光华开始迷上了神奇的皮影。 然而阴差阳错,成年后他成了一名电工。 但皮影那份情缘,仍在他梦里萦绕。 终于在花甲之年,叶光华从祖父的皮箱里再次拾起了皮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的时候国家保护非遗,设立了七宝皮影馆,我参与了七宝皮影馆的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宝是上海皮影的发源地,然而,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娱乐手段不断涌现,没有多少年轻人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这门传统技艺,老艺人们急在心里。

老叶说:“ 我有好多好多剧本和唱腔,是我毕生的心血。 希望皮影能够传承下去,不要让人们以后只能够在录音录像里看皮影。”

自2010年起,七宝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非遗制作技艺体验课”、学生实地打卡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带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七宝皮影出现在了明强小学等4所学校。现在,叶光华每周有4天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体验皮影的乐趣。

“以前的皮影都是用中文演,外国人听不懂。但是现在我们演双语的,让外国人也能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来皮影馆的孩子们表示, “ 我为家乡文化传播做了很大的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如今,新生代的孩子们能让皮影演绎现代童话故事,用双语让皮影走进外国友人的视线。这些是叶光华做不了的,老叶很欣慰。

这样的故事,在老街上的老店里时常发生。兜兜转转中,你会发现不少民间技艺藏于街巷深处。

令竹竹器艺术馆

“七宝有竹行路,在从前,它就是一个竹器街。”陈琪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来自浙江安吉的在老街开办了这家令竹竹器艺术馆。典雅而精致的两层空间里,展示着近千件竹编工艺品,这些精美的竹器都出自他家师傅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是厂里最忙的季节,师傅们上山收竹,下山编竹。陈琪也成了勤劳的工蚁,上海安吉两头跑。

陈琪介绍道:“ 我们的竹子要从山顶背下来,竹的表面不能有损伤。回来之后还要高温蒸煮,蒸煮之后去糖,最后再碳化、晒干、储存,放两到三年,我们现在用的材料是两年前的,这样才能做出现在的质感。 我想把最精湛的技艺,最美的那些东西保留下来。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琪说,现在的竹器馆并不赚钱,但是他觉得值得。返璞归真,正在成为现代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回归,竹制品正在重返人们的视野。

“我想把所有收集的收藏的器物,包括匠人的每一种技法,编制成一本书,记录下来。就算我们以后传承这一块断层了,人们还可以在书上去了解它,去学习它。”陈琪表示。

今天,陈琪的坚守,让安吉竹艺开始在七宝浦汇塘畔生根成长。而在老街悠长的巷子里,匠铸、布靛等文创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历史文化与创意的交融,传统技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七香雅集”等文化品牌的打造,为千年老街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园三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市井的老街,转身能到不远处的闵行文化公园,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公园内集聚了三处艺术场馆——宝龙美术馆、上海海派艺术馆和闵行博物馆,空气里都是文艺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通联络、展品布置,作为策展人,陈屹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 “ 有三四场展览同时要进场办馆,我们的整个团队忙得鸡飞狗跳。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屹,海派艺术馆的副馆长,他立志于本土文化和海派文化的融合,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他和海派艺术馆的缘分始于一次颜值的触动。

陈屹告诉记者:“2019年,我在这边做了一个大展。当我步入闵行文化公园区域的时候,我突然发觉,这个馆的建筑造型特别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天的玻璃,立地于墙体的南北,宽敞明亮。这在美术馆中是不多见的。而最特别的,是整个海派艺术馆的展馆和展厅充满了明暗的节奏感,展厅的透光视觉效果,强烈地让艺术品接收到真实、自然的环境体验。陈屹被它的气质和魅力吸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屹说:“这种建筑它不但具有江南风味,而且大块面玻璃的结构又特别符合当代的潮流。”

开展前,陈屹喜欢不停地在展厅里溜达,他说艺术家把作品交给他们,如何完美呈现,就是他们策展人的二次创作过程。

陈屹表示:“怎么样继承好老海派、承上启下去创新?我觉得必须有老的沉淀,积累下来的东西才有资格去变,不然的话,变出来是没有根没有底的。我们立足在七宝,挖掘本土的文化,所谓的本土文化,就是指七宝当地的特色。这些民俗文化也可以成为我们讲述的内容。”

生态商务区世纪出版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闵行文化公园一路之隔的是七宝生态商务区,拥有着“文化”“绿化”两张名片,吸引了400多家企业入驻,已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音乐编辑陈永龙告诉记者:“这边属于七宝生态商务区,旁边有闵行文化公园,我们经常会在中午过去。大家走走路,消遣、休息、划船。夏天甚至还有同事会背生存装备过来,到那边去搭帐篷。”

2021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36家单位陆续入驻生态商务区世纪出版园。这些出版社原先分散在上海各处,其中不乏大众熟悉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龙说:“现在在一个大平层里面。新环境新气象,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小红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了15个年头,是敦煌西域编辑室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小红搬来世纪出版园后,不仅喜欢这里安静的工作环境,这里琳琅满目的美食更让她惊喜。

“美食不可辜负,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来在瑞金二路。我们每天吃午饭都是出去打游击。搬到这里以后,食堂各个方面都改善了,还举办了各种美食节。”曾小红说道。

如今,世纪出版园正在成为蒸蒸日上的上海文化新地标,出版人新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来自世界的观众,从虹桥交通枢纽坐车10分钟就可以到七宝生态商务区观看一场沉浸式演出,再步行至宝龙美术馆、上海海派艺术馆和闵行博物馆看艺术品展,再到去七宝老街继续领略水乡古镇的传统魅力,这就是七宝浦汇塘畔正在发生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导: 杨丽群

摄像:孙晓鸣、蒋伟冬

配音:周乐

编辑:吴王天呈(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