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广东佛山叠滘龙船漂移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游家班死了,绝种了。”在电影《百鸟朝凤》里,唢呐匠焦三爷面对唢呐艺术的式微倍感忧心和痛心。

若置身今日,他兴许会感到舒心和开心——因为唢呐艺术又“活”了起来。

江苏徐州沛县曹家班班主曹河南,对此很有“发言权”:曹河南出生于唢呐世家,是沛县唢呐省级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带领下,曾是沛县知名民间乐团的曹家班演出不断、获奖无数,当地婚丧嫁娶,也得靠其撑场。

前些年,唢呐行业日益萧条、盛况不再,曹家班的日子也不好过。

转机发生在2022年。2022年3月18日,曹家班在抖音平台开启了首场直播,自此之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几天后,他们直播的人气就已过万,仅一个月,就吸粉20余万,到现在,其粉丝量已突破170万。

2023年,曹家班第四次登上央视戏曲晚会。今年2月,曹家班办了台“村晚”,成功“破圈”。

曹家班唢呐表演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火爆,是非遗正当潮的典型注脚:越来越多的非遗“活”在当下、“火”在网上。

非遗“火”起来,呼应着“守正创新延文脉,活态传承续薪火”的命题。“守正创新 赓续薪火”8个字,正是今年7月20日至22日在江苏无锡宜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主题。

那么,非遗要怎样“守正创新,赓续薪火”?

这要依托于几个“看见”:要让人们看见非遗独特的魅力,要让各方看到非遗焕新的活力,要让非遗传承人看到“以非遗养非遗”的潜力。

每一项非遗都值得被看见

睹乔木而思故家,见非遗而知传统,非遗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同时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

这其中,每一项非遗都值得被看见——将其摊开来,每项非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其合起来,这些非遗共同形塑了我们今天的风俗民情、精神风貌。

而“值得被看见”和“能够被看见”之间,就隔着非遗的活态展示。有了活态展示,非遗的魅力才能被人们更清晰地看见。

非遗的活态展示,离不开“旧”范式加载“新”渠道的支撑。有了现代技术与传播渠道的加持,非遗能突破时空局限、走得更久更远。已成为信息接收重要介质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成为非遗的天然展示传播场。

人们也许不会特地跋涉至偏远的小山村,只为观看一位花甲老人编织竹筐,但可以在短视频中感受那份匠心;人们也许不会远赴古老的镇村,只为欣赏一位姑娘在庭院中染制花布,但可以在直播中感受那种精心。

非遗中最打动人的,就是寓于手工形式中的技艺之美,短视频和直播能让人们在立体交叉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中看到非遗之美。

在短视频里,“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配以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后,那细致入微的手部工艺特写将观众迅速拉入缂丝织造的世界;在直播中,“手工抄纸”这项技艺配以舒缓的音乐,着重特写镜头,场景剪切利落,色调清新淡雅,让受众瞬间进入古香古色的世界中。

抖音的庞大用户基数,能帮助非遗实现跨地域、大面积传播;抖音的推荐算法,则能把非遗传承人、传播者、用户高效连接,带动非遗与用户的双向奔赴。

得益于此,更多非遗从大隐隐于民间进入大众视线:从泉州簪花、羌族剪纸,到安塞腰鼓、晋南锣鼓,再到东北扭秧歌、潮汕英歌舞……都受到大量抖音用户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被看见的非遗不光是那些热门的,还有很多濒危的。

在抖音平台上,网友能看到众多非遗寓于细节打磨、匠心创作中的灵韵美,继而对熟悉的很多非遗(如相声、京剧、黄梅戏、狮舞、剪纸等)有了更多了解,对不熟悉的非遗(如青神竹编、东北大鼓、龙骨坡抬工号子、塔吉克族服饰、虞山琴派等)有了认知。

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抖音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

无数人因此“见人,见物,见生活”,看见了非遗的魅力。而看见,就是保护传承的起点。

每一门非遗技艺都可以“焕新”

非遗,该走出历史焕发新光彩,走进当下释放新动能,走向未来发挥新作用。

过去很多年,非遗被困在“曲高和寡”里:由于跟当时的文化语境、文化消费需求脱节,非遗的处境一度很尴尬——年轻人不关注,老艺人不好过,市场遇冷,一些非遗濒临失传。

非遗技艺并不等于“冷门绝学”,非遗传承也不意味着只能是匠人苦行,非遗完全可以在焕新呈现中变得潮萌又有趣。

“00后”陕西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就用皮影戏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等,打破了古老技艺跟现代元素的次元壁。“在很多人来看,皮影和现代元素融合极具反差感。但我们想表达的是,非遗并没有那么多束缚。”党飞华说。

像党飞华这样将非遗内容嫁接了年轻化、网感化表达的创作者还有不少: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了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人叹为观止;美食博主范苏木,用蛋糕和糖霜做出了甜品版的《千里江山图》,令人大开眼界;艺术博主陈汉煜,为《清明上河图》中奈尔小人物写小传,再将故事绘制在木板上,叫人啧啧称奇。

在短视频、直播里,人们能看到非遗的1000种打开方式:被誉为“变装天花板”的@朱铁雄就通过炫目特效把“国粹演绎+特效变装”玩得出神入化;博主@铁兜通过线上开箱和交换礼物讲解非遗;“95后”@江寻千(九月)四处拜师学做胭脂、龙凤花烛、糖画等,因制作精细,被网友称作“最不敢催更的博主”……

此外,有人拜访木版年画传承人,通过亲身体验叙述其历史和演变;有人现场制作皮影,通过摆摊宣传解说皮影制作技艺;有的学生把非遗写进论文,答辩现场演绎白族霸王鞭;有人以木雕还原《原神》中的水壶,能点亮还能悬浮……

就连曹家班表演唢呐时,也会百般出新:除推出传统曲目《打金枝》《七品芝麻官》外,他们还会吹一些广受人们欢迎的现代流行曲目。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非遗在焕新中释放出新的光彩。

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还得靠“人”。

一直以来,非遗具有地域局限性和家族传承性,使得许多非遗产品的销售与产能都受限。

随着“短视频+直播+电商”托起非遗跟大众的多维连接,特别是非遗产品功能与现代生活场景的连接、非遗产品形式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连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抖音电商帮助非遗技艺更精准地找到其爱好人群、潜在受众,使非遗传承人获得了铁杆粉丝,继而借助直播带货、橱窗商品销售等方式变现,打通了非遗内容“生产—变现—再生产”的正向增强回路。

眼下,在全域兴趣电商的助力下,许多非遗传承人、商家都迎来增量生意的机会。《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显示,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货架场景带动非遗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70%。

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杨洁透露:未来,抖音将在尊重非遗本质特征和保护规律的前提下,培育非遗传承人群数字能力、开展多元的非遗传播普及工作、实施非遗项目保护和发展的分类扶持、发现非遗传承新人新事,提升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助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

这些行动和规划,显然有助于非遗在生产、消费、保护一体化中得到更好的转化。随之而来的是,一条短视频、一场直播,能更好地带动线上线下活动联动、非遗产品售卖,最终惠及非遗传承人、创作者、商家,也助益市场化发展和地方文旅融合。

在抖音平台日常经营培训、商品卡流量扶持、达人溯源直播等多项举措的赋能下,在抖音电商全域多场域协同优势的助力下,很多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宜兴紫砂茶壶产业带,都在销量暴增的带动下迎来可观的增势。

短视频直播“传播(种草)—打卡(拔草)—再传播(再种草)”链路的反哺下,很多非遗项目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的增长。今年以来,广东佛山赛龙舟、福建泉州簪花围、广西壮族三月三等非遗相关内容的视频热度实现数十倍增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目的地“打卡”,带动佛山、泉州、南宁旅游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31%、110%和146%。

在带动市场化发展和文旅融合中,抖音以全域兴趣电商的多方位助力彰显了平台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多维的正向价值。

非遗保护传承,要兼顾守正与创新,在吸引大众低门槛参与中助益薪火赓续。这也是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本义。

当非遗从裱在墙上的作品变为贴近生活的“烟火气”,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守正创新,赓续薪火”的图景自然愈发可期。

2024年7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7版刊发特别报道

《短视频直播助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