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的副科怎么提上去的?

碧翰烽/文

关于这个问题,只能在县级及以下进行探讨。因为从地市级以上,副科根本就不算个事儿,也不存在什么“提”的说法,进去了就会有。

从“提”的路径来看,当然是各人有各人的道,有的人走捷径,有的人走弯路,有的人走寻常路,有的人不走寻常路。

某县一事业单位副科领导,五十多岁,提副科不到三年时间。从大学毕业之后,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单位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几乎干遍了单位所有的业务股室,当过十多年的中层骨干和业务尖子。按照这个节奏,未来也只能在职级并行方面努力了。

都到了快退职、退休的年龄,终于熬了一个副科级,如此路径算不算“媳妇熬成婆”?只是在熬的路上,有人插队,有人赶超,纵然如此,也没有多少人可以达到副科。

当然更多的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提上去,每个经历、每个台阶、每个时间段,都不会越过。比如从科员到主任科员,或卡到时间点,提到副科级领导职务。

有一种就是“破格提拔”。主要提到的有两点理由:一是年轻化;二是工作强。说的都是统筹考虑、慎重考虑。当然,这个“破格”,一般的人很难碰到,如果没有任何重要的设计、规划、推动,真是碰到了,是你的好运气。

还有一种是“公开选拔”。也就是通过考试等方式选拔出来的,拼笔试、面试、考察考核,拼工作业绩、自身条件,也可算是过五关、斩六将。

如果再从“提”的因素来看,也是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本事,最终以自己之力之特点抵达目标。

一者,凭工作。虽然说凭工作提拔的很难,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不少人凭借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提拔上来。尤其在基层工作,需要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水平,仅靠喊口号、说空话,工作难以落实落地。

二者,凭关系。关系是一种重要力量,很多时候,关系要超越工作的力量。此种关系,有的是天然的,靠着亲戚就能自然成长;有的是后天领悟和运作出来的,钻营、投机、投入,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三者,凭资历。可能没有突出的能力业绩,也可能没有过硬的关系背景,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少没有出过什么错,每件工作都按要求完成了。只是在不少体制内单位的岗位上,又能干出什么样的业绩呢?比如有的服务类岗位,无非就是不出错就很不错了。时间长了,经验有了,资历来了。

四者,凭机遇。这种机遇有的是政策普照,有的可能是特别关照。无论哪种关照,都是一种“超车”的快跑。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行驶,还轮不到。但可能就是遇到了年龄、学历、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等特殊要求,什么样的门槛都可以越过。

当然,有人说,无论什么样的路径,还是什么样的因素,有一个重要要素必不可少,那就是有“贵人”,或指点方法、引导方向,或提名、点名、力挺,都有“贵人”之大用。

从现实来看,在一个县域内,乡镇街道在提拔副科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县直部门单位内部,提拔副科反而更难。所以,有的时候到乡镇街道吃点苦,虽然身累心累,但还是会有更大几率的收获。就看你怎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