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苏联人和咱们的关系很亲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苏联人援助了我们很多个项目,总计有157个,鼎鼎大名的秦城监狱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呢,因为秦城监狱在当时属于一项秘密的工程,因此,就没有对外公布这个项目,当时对外公布的援助项目是156个。

秦城监狱刚建成的时候,只有四栋监楼,都是统一的白色,而且只有三层,编号分别为甲、乙、丙、丁。第一批入驻秦城监狱的囚犯,是从功德林监狱那边转过来的战犯们,他们在秦城监狱的待遇也是很不错的。在功德林那边,战犯们睡的是大通铺,但是,转到秦城监狱以后呢,住的就是单人间牢房了,而且,单人间牢房里面的配置,也比功德林那边好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城监狱总共有四个监区,分别是201、202、203、204,其中,204监区是属于高级监区,这个监区关押的囚犯也是重量级别的,相应的,待遇也比较好,就比如说204监区的牢房面积,就有差不多25平方米左右,而其他三个监区的,牢房面积大概有15平方米左右。

在204这个监区,有一些牢房里面,甚至还配备了当时十分先进的洗衣机,不管是哪个监区的牢房,里面都设置有单独的洗手间,而且都是统一的坐式马桶,和脚踏式冲水设置。

进入秦城监狱的犯人们,从踏进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名字了,都是由编号组成。每个犯人的编号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前面的两个数字表示,该名犯人入狱的年份,后面的两个数字则是表示,该名犯人入狱的序号。譬如说“6802”这个数字,前两个数字代表的是1968年,后面两个数字代表这个犯人,是这一年被收监的第二人。

秦城监狱每个时代的待遇都不一样,咱们就重点来聊聊60年代的秦城监狱,从功德林那边转过来的战犯们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犯人们根据级别不同,有两种关押方式,一是单独关押,二是集体关押。当然了,这种级别的划分,是根据两个原则来划分的。

第一:该名犯人在入狱前的官职;第二:是该名犯人在某一事件当中的涉案程度。

每个犯人每个月的主食定量大概为16公斤,一日三餐,其中,周天和节假日因为监狱的工作人员要休息的缘故,因此,只提供两餐。当然了,这伙食的具体标准上,根据犯人的年龄,入狱之前的级别或者是涉案的不同进展程度等等,也有相应的不同。

在204监区,因为是属于高级监区,因此狱方会给犯人们配有统一的饭盒,而且,送饭的时候是直接打开牢门,由管理员把饭食送到犯人面前。每一餐通常是两荤一素,再加一个汤,而其他三个监区的犯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在他们牢房的下面,距离地面大概半尺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小窗口,饭点的时候,他们把饭盒递出去,送餐人员把餐食舀到饭盒里面,再递进牢房里面。

除了正餐以外,高级监区的犯人们,还有额外的一些待遇,譬如,每周会配送一次牛奶和水果,而一些即将出狱的高级战犯,或者是年老体弱患病的战犯,也会有额外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放风制度,秦城监狱和其他的监狱不同,实行的是单独放风制度,因为在秦城里面,犯人之间是严禁相互会面的,哪怕是监狱里面的那些哨兵们,都不知道这些战犯的名字,只知道他们的编号。只有监狱里面级别高的管理人员,才知道每一个战犯的名字和背景。

犯人刚到秦城的时候,是没法享受放风待遇的,基本上要等上一个月,或者是三个月的时候才会享受放风待遇。每次放风的时间呢,从2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犯人们放风的场地,就在每栋监楼前面的小院子里面,这个小院子被分割成了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小房间。

以上我写的只是秦城监狱的冰山一角,其实按道理来说,秦城监狱里面的生活是很单调,也很乏味的,可以说是千篇一律,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但是,为什么这所监狱会名声在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关押在里面的犯人们,一个个曾经在外面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些有故事的人汇集在同一个地方,自然就让外人对这个监狱,产生了一些神秘的联想。可以说,也是因为囚犯们,身上那些传奇的故事,才让秦城这所监狱也罩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