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师组建的时候,兵力只是1师的零头,只有3000余人。

师长张鼎丞(没有到任)、政委曾希圣在军事上并不擅长,偏重政工工作。

7师所处的皖江地区,相对来说又属于后方。因此,该师参加的战斗无论次数多少,规模不大。

可7师却在皖南事变后负担了新四军其他几个师的几乎全部军费,相当于26万两黄金,可以养活20个甲种师。

倘若没有7师的经费,其他几个师的生存都是问题,发展壮大更不用说,也不能有那么辉煌的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长张鼎丞任命之后就没有到任,政委曾希圣是事实上的军事主官,但是他是搞情报出身的,密码专家,是个秀才,却是军事指挥的门外汉。

这就注定在军事上,7师不会有太大作为。

由于第7师的所在地皖江地区属于相对后方,时为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并没有对第7师寄予厚望,对他们的定位是“战略机动部队”,类似于球场上的替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到了新四军之后,当即看出问题,认为7师的“战略机动部队”定位不科学。

饶漱石认为,第7师所处的位置靠近日军心脏地区,而7师人少兵弱装备差,还没有久经沙场的老将。

让他们跟日军硬打,一点都不现实,那样可能面临日军的重兵围剿,能不能生存都要打个问号。

饶漱石认为7师工作重心应该是搞经济,让根据地繁荣起来,把那里打造成一个“小上海”。

饶漱石眼光独到,其观点得到了延安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