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1909年1月7日,出生在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张中行先生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一生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任编辑、特约编审。

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识。他与季羡林、金克木称“燕园三老”,三人与邓广铭称“未名四老”。

直到晚年,张先生在学问方面,仍一丝不苟。其中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张先生对于南怀瑾《论语别裁》的批评。当时,还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议。

据张先生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据说是南怀瑾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别裁》,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据第十八版改排本,翻了翻、然后“恕我说句任性的话,是没有兴致再往下看”。

然后,张先生就自己“略翻看的百页上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批评意见:

  • 其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书,意见还是五四前后“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
    其二,《论语》不能不牵涉到古事,专说小范围的典籍。南怀瑾的看法,都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套。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
    其三,书中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指释文义,不是发挥义理),前无古人。如《八佾(yì)》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时,把通“无”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有君”就不得不同“亡(国)”对称,让古人随着他滑天下之大稽了。

张中行和启功(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中行和启功(右)

对于张先生的这些批评意见,这一版本《论语别裁》的责任编辑陈士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南怀瑾的著作历来存在争议,曾有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对《论语别裁》逐句进行了批驳。但是,《论语别裁》是从义理的角度来发挥,借引申出来的问题来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原著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陈士强认为,对待南怀瑾的著作要客观评判,不能用现在的语境来苛求。《论语别裁》写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蒋介石还在台湾当政。

陈士强还表示,南怀瑾将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与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类同,无论什么样的翻译,都会有一些异议。

南怀瑾的关门弟子魏承思也对张先生的批评发表过看法。他说:其实,要从任何一个人的数千万言著作中挑几处瑕疵不足为奇。再说怀师的著作除了一本《禅海蠡测》为其亲撰,其余皆是对学生随口说出,由大家根据录音整理成文的。整理者程度有差次,有些记录稿经怀师仔细审阅,有些则并非如此。

网上曾流传一个说法:张先生最初看到的、南先生的那本《论语别裁》,实际上是刘雨虹送的。刘雨虹是南先生的弟子,但论年龄只比南先生小2岁。

刘雨虹是个大家闺秀,在台湾有深厚背景和渊源。张中行先生写了《禅外说禅》一书后,想在台湾出版,就问南怀瑾的老古出版社。刘雨虹拜访了张老,并看了书,觉得书的内容是讲公案的,台湾人太多说这个的了,就委婉的拒绝了,并送了张老一本《论语别裁》。

当时,刘雨虹正与商务书局商议出版南先生的著作;张先生的批评意见使得商务书局不同意出版,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复旦版南著。

按照这个说法,张先生对于南先生的批评似乎就是出于小肚鸡肠、个人恩怨了:因为禅门宗师南先生不同意张的看法、说他不懂禅,而不允许出版张中行先生的《禅外说禅》,张老羞成怒而写了上文。原本刘雨虹正与商务书局商议出版南先生著作,因张的上文商务书局不同意出版南著,才有后来的复旦版南著。

张中行和妻子李芝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中行和妻子李芝銮
张中行和妻子李芝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中行和妻子李芝銮

此后对南著有异议大多受张文的影响。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待这个说法。如去的意见是,即便这个说法是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无论张大师,还是南大师,或者其他的哪个大师,他们的肚子里除了学问以外,还都会有屎尿,所以,他们偶尔暴露出来一些不太“高大尚”的气息,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被他们身上的某些不高尚的东西一叶障目,看不到他们身上最具价值的关键所在。

记得曾有记者问张先生这样一个问题:“您一生中您最不能原谅的人和事是什么?”

张先生的回答是:“借助运动来整别人的人不能原谅,损人利己的人不能原谅,无情无义的人不能原谅。”张先生说的三种人,其实都是做了同一件事情,就是“不义”,如去这样认为。

2006年2月24日,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辞世。值张先生忌日,愿张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