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称,“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中国比亚迪将于今年上半年在韩国推出电动乘用车。在电动公交车等韩国商用车市场站稳脚跟后,比亚迪决定将其在韩国市场的目标受众扩大到普通消费者。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产品质量和设计竞争力的提高,“中国消费品冲击”似乎正在从吸尘器等高性价比小件商品扩大到汽车和超大电视等高端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汽车行业消息,比亚迪已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环境部进入详细的日程协调,以获取下个月销售电动乘用车所需的各种认证。要在韩国销售电动汽车,制造商必须获得续驶里程、能耗效率、电池安全等环境和安全认证,然后接受补贴评估。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因此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上半年内中国电动乘用车将在韩国道路上行驶。

首款在韩国上市的车型可能是中小型电动SUV“ATTO 3”。这是比亚迪在全球市场推出的首款车型,也是销量最高的车型。去年在中国以外市场销量超过10万辆,占比亚迪海外总销量(24.2759万辆)的40%。该车充电一次可行驶420公里(欧洲标准),在澳大利亚和日本以4400万韩元(约23.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上市。与现代汽车公司的Kona Electric、IONIQ 5、起亚Niro EV、EV6等同类车辆相比,不含补贴的情况下,价格最多便宜500万韩元(约2.7万元人民币)。

除了ATTO 3,比亚迪预计将陆续推出已完成韩国商标申请的中型轿车“海豹”和紧凑型掀背车“海豚”。

直接生产从电池到电动汽车的所有产品的比亚迪,凭借压倒性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去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仅次于中国宁德时代,位居世界第二。韩国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技术实力和设计实力的提高,中国车现在已经不再是‘廉价车’,而是‘物美价廉的好车’。当笼罩在中国车身上的‘低价’形象被洗刷的瞬间,韩国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

“它比现代的IONIQ 6反应更快,比特斯拉Model 3更豪华。”这是英国汽车媒体Car Magazine对去年年底进入英国的中国比亚迪中型电动轿车“海豹”的评价。 “奢华”一词取代了中国产品通常附加的“性价比”一词。这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因为海豹的单次充电续驶里程(569公里)比Model 3(511公里)更长,并且门把手和触摸屏等各种功能被评价为更好。

事实上,它与ATTO 3和海豚一样,是比亚迪在韩国申请商标并在韩国市场发布的三款车型之一。鉴于中国电动汽车的性能和设计已经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有观察认为比亚迪将撼动韩国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的实力有多强,竞争对手最清楚。去年年底,现代汽车外部咨询委员会向管理层提交的《跨越万里长城,席卷全球的汽车海啸》的报告中充满了“中国”和“电动汽车”的内容。咨询委员会分析称:“中国电动汽车的商品性明显优于传统汽车企业。在现代汽车成功跻身‘全球前三’的同时,中国公司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追赶。”

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来自于“以制造技术为基础,具备简单高效的生产工艺”,比亚迪完成了垂直一体化,从电动汽车电池到车载半导体、软件,整个零部件的75%都是自主生产。这是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降低30%的秘诀。

比亚迪还率先将电池到车身(CTB)技术商业化,该技术将车身、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电力电子装置集成为一体。这是特斯拉也采用的技术,因为它可以显著提高车身刚性以及电池效率。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即世界十大汽车公司将是继特斯拉之后的九家中国公司。”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一直在分阶段攻占海外市场。第一阶段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还没有像样的汽车产业。以价格、品质、设计为三大支柱的中国电动汽车一进入市场,市场就受到震动。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包揽第一和第二名的以色列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比亚迪去年跃升至第四位,一年内销量翻了两番。同期,现代和起亚销量分别下降2%和14%。

在进入第二阶段的日本、澳大利亚、欧洲,中国电动汽车的占有率也在悄然上升。上汽旗下MG去年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10.43万辆)增长128%,超过宝马Mini和大众Cupra。

比亚迪在中国以外市场的销量从2022年的5.5656万辆增长至去年的24.2759万辆,增长超过4倍。还制定了2030年在海外销售150万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