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杂谈

虫虫杂谈

关注
158粉丝
0关注
113被推荐
IP属地:香港

4枚勋章

分享最新的消息

  • 韩媒:现代汽车在中国和印度的“成绩单”截然相反!
    7月20日,韩国媒体《首尔金融》发表文章称,现代汽车今年上半年在人口超过10亿的两大汽车市场取得了截然相反的业绩。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Marklines统计,截至今年6月,现代汽车在印度的销量为30.9762万辆。这比去年同期(29.601万辆)增加了4.6%。 市场份额为15.1%,比去年上升1.5个百分点。总体排名第二,仅次于玛鲁蒂铃木(44.3%)。有人评论说,通过建立以小型SUV为主的产品线来满足需求是有效的。现代汽车今年1-6月小型SUV实际销量为19.671万辆,占总量的64.0%。 业界认为,随着现代汽车公司正在寻求在当地股市上市,未来销量将继续增长。现代汽车的目标是利用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的资金建设更多工厂、扩大销售网络以及开发和生产环保汽车。现代汽车表示,“最终上市将根据市场情况或初步需求预测结果等决定”,为了持续增长,计划到2030年推出5款以上环保汽车,从年底开始量产小型电动SUV。 现代汽车于1996年进入印度市场,两年后的1998年推出首款汽车Santro后,此后扩大了产品线,包括Accent、Sonata、Terracan、Elantra、Getz和Tucson,在人口14.4亿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年销量400万辆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上,现代汽车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如果未来成功进入当地股市,预计将成为印度的国民汽车公司。 虽然现代汽车正在扩大在印度的业务,但它在中国也面临着销量下降的困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5月,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为8.1784万辆,同比下降20.8%。考虑到目前统计的6月份月均销量为1.6357万辆,如果计算上半年销量,预计将下降20.4%。 1月至5月的份额为1.0%。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总排名第23位。这是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的最低排名。韩国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萨德事件和疫情等外部变数外,未能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也是失败的原因。中国本土企业商品性和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也是销售下降的原因”。现代汽车也表示,“中国汽车制造每年都在进步。确实,由于价格低廉,竞争并不容易。因此,工厂出售等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但市场本身太大了,放弃并不容易。” 中国拥有14.2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每年销售2500万辆汽车。为了瞄准这一市场,现代汽车最近推出了新款紧凑型SUV途胜,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新款中型SUV胜达和高性能电动汽车IONIQ 5 N。明年,计划推出适合当地市场的电动汽车来满足需求。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占全球鱼子酱产量的14%,中国小城市的快速崛起!
    7月20日,韩国媒体《亚洲经济》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一个小城市占全球鱼子酱产量的14%,正在相关市场迅速崛起。 ​据悉,中国西南部四川省雅安市去年鱼子酱产量达到60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中国小城市生产的鱼子酱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等30多个国家,供应给迪拜的帆船酒店、巴黎的老佛爷百货、米其林星级餐厅等。 生产的产品是鱼子酱,产自10年以上的鲟鱼,主要用于出口。去年,大部分产量(45吨)用于出口,销售额达1271万美元。这比上一年增加了25%。今年1-5月,鱼子酱共出口88407公斤,比去年同期(79566公斤)增长11.1%。 鱼子酱的价值来自于其漫长的繁殖周期,至少需要7至8年才能成熟。为了保持新鲜度,在15分钟内完成至少10个步骤的加工过程也很重要。主要产自俄罗斯、伊朗,近期随着市场需求激增,价格稳步上涨。 雅安市是一座拥有154万人口的小城市。不过,当地人士介绍说,这是一个没有污染的清洁区域,而且得益于高山冰川融水,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鱼子酱。 有人预测,市场上会有更多的中国鱼子酱。据推测,俄罗斯制造的大量鱼子酱实际上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标签是伪造的。 俄罗斯《消息报》去年采访了俄罗斯鲟鱼养殖者协会代表,估计非法中国鱼子酱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约为40%。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三星携手字节跳动瞄准中国市场!

    2024-07-20
    图片
  • 韩媒:中国主导全球电池市场,韩国企业节节败退!
    7月20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生产到核心矿产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韩国电池生产企业正在节节败退。分析认为,韩国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应对未来全球电池供应链的重组。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充电电池出口市场由中国主导。随着对电动汽车充电电池需求相对较大的美国和德国扩大对中国的需求,截至2022年,中国以50.3%的份额压倒性地位居第一。其次是波兰(8.6%)、韩国(7.3%)和匈牙利(7.0%)。 之后对中国的依赖进一步扩大。截至2023年5月,全球充电电池产量为2.8 TWh,其中中国产量为2052GWh,占全球产量的73%。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预计今年产量份额将小幅下降,但全球最大生产国的地位预计不会改变。 中国充电电池关键矿物的占有率也遥遥领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现,充电电池正极材料关键矿物冶炼和电池加工70%以上依赖中国。特别是,天然石墨、氧化锂和氢氧化锂、氧化镍和氢氧化镍等五种用于充电电池的产品,中国占全球出口量的50%以上。 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提高产量,基本上是因为“内需市场”的支撑。过去7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年均增长53.3%。其中,截至去年各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分别为中国57.6%、欧洲24.5%、美国11.5%。 韩国一位行业专家表示,“自去年以来,中国、瑞典等国家正在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德国等欧盟国家也在减少政策支持。主要研究机构预计电动汽车需求将从2027年开始逐渐减少”。 同时,他表示,“随着人们对充电电池市场的普遍担忧日益加剧,韩国企业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韩国正在寻找能够确保充电电池主导权的关键新材料,并在相关领域进行研发投资。为了应对充电电池需求调整,应该重点关注废旧电池作为替代市场,而不是扩大大规模生产设施。必须专注于回收基础设施的建设。”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不久的将来,韩国公路上可能会看到很多中国车!
    7月20日,韩国媒体《韩国贸易新闻》发表文章称,面对美国和欧盟加征关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寻求出口市场多元化,据悉,中国企业吉利计划在2026年初进军韩国高端电动汽车市场。 吉利表示,吉利旗下豪华电动汽车品牌极氪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在首尔和京畿道开设产品销售展厅,并于2026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 吉利集团成立于1986年,拥有吉利汽车、瑞典沃尔沃、高端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英国高性能汽车路特斯等约10个品牌。极氪成为自2021年以来第一家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大型电动汽车公司。 吉利表示,首款在韩国市场推出的车型很可能是极氪001,一次充电可行驶620公里,但尚未确定。 此前,韩国环境部提出了一项补贴改革方案,对使用中国企业主导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电动汽车造成相对不利的影响,据评估,这是一项保护韩国国产电动汽车免受中国产品冲击的措施。 然而,随着美国决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47.6%的临时关税,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其他市场。 与此同时,彭博社解读称,中国企业也在关注现代汽车和起亚主导的韩国市场。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也正准备在韩国推出乘用车,根据汽车信息公司Kaizuyu的数据,韩国运营的电动公交车中约40%已经是中国制造的。 吉利于2022年收购雷诺韩国汽车(原雷诺三星汽车)34.02%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并计划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在雷诺韩国汽车釜山工厂生产电动汽车Polestar 4车型。 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恒久评价道,“从特斯拉的成功可以看出,韩国对高端电动汽车有需求,中国电动汽车拥有许多数字化技术。” 他随后预测,为了应对美国和欧盟的关税,吉利甚至可能考虑利用韩国雷诺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用于出口。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社会话题讨论圈
  • 韩媒:半导体、AI、OLED全方位逆袭,中国高科技研究超越美国!
    7月20日,韩国媒体《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崛起有超越美国的趋势。他们似乎正在摆脱擅长低价攻势和技术复制的追赶者形象,以极快的速度成长,确立自己在尖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中国高科技学术界的研究水平已经超越美国。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的“2024自然指数”中,中国今年首次超越美国,位居第一。韩国仍排名第八,与去年持平。这是对全球145种顶级学术期刊去年发表的75707篇论文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力进行评分的结果。 在研究机构和大学排名中,中国的地位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在研究机构中,前10名中有7家是中国的大学附属机构和政府机构。美国哈佛大学(第2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第3名)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第7名)也进入前10名。中国大学的研究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第一名是哈佛大学,但第二至第九名被中国大学包揽。进入前100名的韩国大学只有首尔大学(第54位)和韩国科学技术院(第76位)两所。 这些研究成果来自坚实的理工科人才库。根据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数据,明年中国将培养8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博士人才,为全球最多。这是美国每年博士培养规模的两倍多,是美国公民出身的博士规模的四倍。中国每年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劳动力总数为450万,远远领先于印度(250万人)和美国(60万人)。韩国一家大企业的高层表示:“中国每个省份都有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水平的名牌大学,起到了培养理工科人才的机构的作用。” 中国高科技科学界雄厚的研发能力正在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尽管受到美国制裁,中国仍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发先进半导体,目前正在批量生产7纳米半导体。在显示器行业,中国击败韩国,自2021年起跃居全球市场第一。特别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正准备以此为试验台抢占自动驾驶软件市场。2020年,北京创建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正在进行测试,截至上个月,该地区已部署了80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里程达3000万公里。此外,美国公司特斯拉获准在上海进行全自动驾驶(FSD)测试,并将其作为提高中国企业速度的“鲶鱼”。人工智能(AI)领域也在快速增长,达到了威胁美国的水平。根据中国通信学会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在全球1328个多模态大模型(LLM)中,中国的比例(36%)仅次于美国(44%)。 专家指出,为了应对以资本和人力展开数量战的中国,韩国政府必须具备“速度”和“大局”。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吴钟赫表示,“及时、快速地为韩国局势提供必要的支持非常重要”,并补充说,“政府正在描绘技术发展的大图景,这不仅是中国的趋势,也是全球的趋势。” 韩国龙仁大学教授朴承灿表示,“中国制定了长期目标并延续了十多年的政策,而韩国的高科技发展计划每届政府上任都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流失,因此与中国的发展速度存在很大差异。”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中国击败了美国,远超韩国!
    7月19日,韩国媒体《今日财经》发表文章称,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比美国人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4.61克,超过美国的124.33克。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被认为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过去,人们一度认为中国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可能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冰岛以145.62克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位居第一。韩国为108.31克,日本为91.99克,澳大利亚为119.55克,阿联酋为113.63克。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为70.52克,印度尼西亚为79.75克,巴基斯坦为70.77克,尼日利亚为59.08克。 刚果共和国排名最低,为28.59克。 FAO将2010年至2021年187个国家的国内产量和进口量相加,计算了各国的蛋白质供应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过去,一些人认为,拥有14亿人口、是美国人口四倍多的中国不可能实现西方水平的粮食安全。 美国环境分析师莱斯特·布朗也在1995年出版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警告说,中国将不得不进口大量粮食来养活其庞大的人口,这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价格前所未有的上涨。 然而,中国通过发展集约化畜牧业和扩大农业产量来加强自身的蛋白质供应,并表明可以通过植物蛋白增加总蛋白质摄入量,而无需像美国人那样食用大量肉类。 根据FAO的数据,2021年,肉类、鱼类、鸡蛋和乳制品占美国蛋白质供应的69%。另一方面,中国的动物蛋白供应量约为美国的一半。 相反,在中国,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种子、小麦、燕麦、大米、大麦和玉米等植物蛋白占蛋白质供应总量的60.5%。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动物蛋白消费量在2000年左右开始激增,古代中国人的饮食并不以肉类为主,肉类消费是财富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吃肉。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还嘲笑中国产品?“大陆的失误”已经成为过去!
    7月19日,韩国媒体《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在韩国,中国产品是嘲笑的对象。“大陆的失误”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2015年左右,当时小米开始声名鹊起。当时小米推出的产品被称为“山寨”,“大陆的失误”是对山寨的委婉表达。不仅便宜,而且好像抄袭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产品,但它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大陆的失误”评价是错误的。现实是“大陆的技术”。被视为山寨产品的中国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早已超越了智能手机的鼻祖苹果。在很早以前,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就跌破了1%。 中国的技术现在甚至威胁到美国。问题是韩国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小。中国正在充分利用后来者的优势。从信用卡转向移动支付,从固定电话时代转向移动时代。由于国内市场广阔,加上爱国消费,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中国的技术呈现飞速发展。在显示科学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2024年自然指数”中,中国首次击败美国,排名第一。视频生成人工智能(AI)技术远远领先于韩国。在半导体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中国正在主导通用半导体市场。 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也是压倒性的。比亚迪正在颠覆电动汽车鼻祖特斯拉。曾经是韩国优势的显示器技术,中国也很有威力,对韩国企业的地位构成了压力。在认为这是“大陆的失误”而掉以轻心的时候,韩国产业正面临着陆续被中国超越的现实。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中国OLED扩大版图,韩国“LCD噩梦”重演?
    7月19日,韩国媒体《亚洲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显示器行业正在超越LCD,进入OLED市场。虽然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技术差距还存在,但OLED市场也有可能被中国占领。 ​据悉,世界最大的显示面板企业中国京东方正斥资11万亿韩元以上在成都地区建设8.6代OLED工厂“B16”。投资规模几乎是三星显示器去年4月宣布投资4.1万亿韩元建设第8.6代OLED生产设施的三倍。 一旦工厂建成且产量稳定,来自中国的低成本OLED面板预计将涌入市场。 中国OLED市场主导地位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根据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的《显示器产业主要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OLED市场份额仅为3.2%,但仅仅五年后的去年,中国的份额已增长至25.6%。 其背景是扩大产能。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韩国和中国的OLED产能份额分别为54.9%和43.7%。大约五年前,中国的产能份额还不到10%,但现在已经增长到与韩国类似的水平。 中国在OLED市场的追赶让人想起了过去的LCD行业。三年前,韩国将显示器市场第一的位置输给了中国。这是因为京东方等中国公司正在通过低成本LCD面板占领市场。 因此,三星显示器和LG显示器转向高附加值产品OLED,以避免中国的数量攻势。LG专注于大尺寸,三星专注于中小尺寸。 然而,随着中国基于内需市场的快速增长,情况正在发生迅速变化。有预测称,韩国和中国的OLED技术差距仅为一年。 当然,核心产品的技术差距是相当大的。一个代表性领域是串联OLED。LG显示器于2019年首次成功实现了串联OLED的商业化,通过将红、绿、蓝有机发光层堆叠在两层中,实现了长寿命和高亮度,与传统的单层OLED相比,其耐用性和性能更加优越。 近期,随着苹果在新款iPad上采用串联OLED,相关市场预计将迅速扩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中国企业开始正式投资8.6代IT OLED,瞄准继LCD之后的OLED霸权”,并补充道,“韩国企业的技术开发努力固然重要,但政府和行业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到目前为止,OLED市场韩国比中国有优势,但中国的追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劲。为了巩固韩国OLED产业生态系统,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中国AI论文和专利超越美国!
    7月19日,韩国媒体《电子时报》发表文章称,有分析称,中国人工智能(AI)水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顶级学术期刊论文数量超过美国,位居第一。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在上海举行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了《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 报告解释说,根据基础支撑、资源环境、科技研发等5个项目,对46个重点国家的AI创新状况进行了评估。 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处于最高水平。总体而言,美国远远领先于中国。然而,据评估,中国在顶级AI论文数量和AI专利数量方面已超过美国。中国和美国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AI论文份额分别为36.7%和22.6%,中国和美国的专利份额分别为34.7%和32%。 一级国家(美国74.71分,中国52.69分)与二级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二级国家有英国(37.93分)、日本(34.42分)、新加坡(33.84分)、韩国(33.11分)、加拿大(32.38分)、德国(32.32分)、法国(31.73分)、荷兰(30.70分)、瑞典(30.46分)9个国家。自该指数首次创建以来,美国连续五年保持第一名,中国连续四年保持第二名。 报告还显示,去年产业界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共有176个,是学术界开发量的3.5倍,产业界主导趋势明显,去年以美国、法国、中国、以色列、英国为中心扩大了AI投资,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1.5%。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尽管美国限制,英伟达AI半导体在华销量仍将达到120亿美元!
    7月19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尽管美国政府严厉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导致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之一的中国业务萎缩,但英伟达今年仍将在中国销售价值12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AI)半导体。 ​半导体咨询公司Semi Analysis的数据显示,英伟达将在今后几个月里向中国消费者提供100万个以上为摆脱美国政府限制而设计的新H20半导体。这几乎是竞争对手华为昇腾910B预计销量55万个的两倍左右。 据了解,H20的计算能力仅为英伟达旗舰AI半导体H100的五分之一,纸面上低于910B,但由于其出色的内存性能,性能反而领先。 H20的价格预计在每个1.2万至1.3万美元之间,因此英伟达预计将在中国增加至少1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超过了英伟达去年在整个中国市场的收入103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最近发给客户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买家对H20的潜在竞争力给予了积极反馈”,“预计中国的需求将强劲。” 直到2021年,即美国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之前,中国仍占英伟达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随着美国乔·拜登政府控制对华出口,英伟达在中国的销售额份额大幅下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今年5月的财报中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明显低于过去的水平,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 然而,摩根士丹利表示,H20目前正在大量运往中国,这证明了它在客户中的受欢迎程度。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韩媒:打破中国企业的垄断,LG能源解决方案揽下5万亿韩元大单!
    7月19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LG能源解决方案将为法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雷诺提供59万辆电动汽车规模的磷酸铁锂(LFP)电池。这是韩国电池公司在中国垄断的中低端LFP电池市场的首个订单。业界预计此次订单规模约为5万亿韩元(约264亿元人民币)。 ​近日,LG能源解决方案在法国巴黎雷诺总部宣布,已与雷诺电动汽车部门“Ampere”签署了电动汽车软包LFP电池供应合同。 供货期为5年,从2025年底到2030年。总供应规模为39GWh,可生产59万辆纯电动汽车。考虑到截至2023年LFP电池的平均价格,业界估计此次订单金额将达到5万亿至6万亿韩元。LG能源解决方案的这份合同意义重大,因为它是第一家在中低端产品LFP领域超越中国企业并获得大规模供应的韩国电池公司。 据美国能源媒体Clean Technica报道,电动汽车LFP电池生产前五名的公司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截至去年,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占据34%和16%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LG能源解决方案主要供应高镍、镍钴锰(NCM)等高容量、高效电池。产品竞争力领先,但价格竞争力落后于中国企业。 LG能源解决方案此次超越中国价格竞争力的秘诀在于技术。LG能源解决方案提供的LFP电池是第一款采用CTP工艺的软包电池。CTP是一种从现有电池配置中消除模块的电池组设计。LG能源解决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与现有LFP产品相比,该电池在价格、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 LG能源解决方案最近在中低端产品系列中表现出色。起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欧洲市场推出的普及电动汽车EV3也将配备LG能源解决方案电池。 一位电池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欧洲的年平均行驶里程约为1.2万公里,是北美的一半,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销售比重为40%,电动汽车电池的中低价需求不可避免,此次合同将成为今后LG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履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这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中国制造”的演变!
    7月18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低价产品代名词的中国,正在转变为“优质品牌的摇篮”。考虑到中国在许多行业与韩国竞争,这并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轻心的事情。中国品牌经营趋势正在从“性价比”转向“高端”,这势必对韩国品牌造成严重威胁。 ​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案例,就是扫地机器人市场。中国扫地机器人品牌“Roborock”在韩国消费者中已经非常有名。这个几年前在韩国市场还很陌生的中国品牌,现在已经超越三星、LG电子,占据了韩国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80%的份额。 Roborock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准确地确定了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在韩国人们脱鞋居住的居住文化中,湿拖清洁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有的韩国品牌将吸尘和拖地功能分开,理由是如果同时使用会产生难闻的气味。Roborock抓住了机会。他们开发了一种产品,可以在吸尘和拖地的同时解决异味问题。 更令人惊讶的是价格。Roborock的产品比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高端产品要贵得多。尽管如此,它还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是一种完全颠覆韩国现有对中国产品认知的现象。 电子商务市场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速卖通、Temu、SHEIN等中国平台正在迅速攻占韩国市场。特别是,这些品牌正在通过马东锡、汤唯等知名明星进行“品牌重新定位”,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销售高性价比产品。 阿里宣布将在韩国建设25个足球场大小的综合物流中心,似乎也是为了重塑品牌。最近,阿里开始销售生鲜食品,免收入驻费和交易费。 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已经开始,重点是华为、小米、OPPO、vivo等IT品牌以及海尔、TCL等家电行业。 然而,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霸权竞争正在形成新的局面。俄罗斯市场的变化尤其值得注意。这个曾经由三星和LG电子主导的市场现在被海尔、小米和海信等中国品牌所取代。 数据显示,去年海尔已占据俄罗斯冰箱市场15.1%的份额和洗衣机市场16.1%的份额,位居第一。中国品牌在电视市场的进步也很明显。2022年1-9月,俄罗斯电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海尔(11.5%)、小米(8.3%)和海信(6.6%)。这些变化不仅限于俄罗斯市场,在全球市场也有类似的趋势。 这些中国品牌的成功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资、大胆的管理创新,以及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得益于巨大的内需市场,企业在开拓新业务时并不害怕失败。 中国品牌的演变可能会导致韩国品牌的危机。过去几十年来,日本品牌因韩国品牌的挑战而走向衰落。然而,不能保证三星、LG和Coupang等韩国品牌不会步日本索尼、东芝和夏普的后尘。特别是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比韩国更有优势发展市场。 中国品牌的逆袭已经成为现实。韩国应该如何克服这一挑战?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韩国制造”的高端形象。目前,韩国文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因此,韩国的产品和服务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度很高。 韩国需要开发结合技术的独特品牌故事,并通过这种方式在全球营销中积极利用与中国品牌不同的优质形象。 此外,韩国品牌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发展韩国产品的独特价值,例如技术创新、卓越设计和质量控制。保持和扩大在先进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尤其重要。 总之,韩国品牌需要基于危机意识大胆创新和变革。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和挑战来保持和增强在韩国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品牌的逆袭是一种威胁,但同时也可能是韩国品牌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如果明智地克服这场危机,韩国品牌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巩固更强大的地位。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中国AI创新速度加快,韩国落后了!
    7月18日,韩国媒体《News1》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人工智能(AI)崛起”势头强劲。为了在主导权之争中赶上领先的美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而且还在国家层面宣布了一系列政策。其自身的AI模型和AI半导体的发展也在加速,但也有预测称,在生成式AI领域的霸权问题上,美国的牵制也将进一步加强。 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计划到2026年在至少50个AI领域建立国家标准。 该标准包含与整个AI供应链相关的关键技术。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与大规模语言模型(LLM)相关的标准,这是一种基于AI服务的生成技术,例如ChatGPT,以及网络安全、工业应用、计算系统、数据中心和半导体等。 预计1000多家中国公司将采用该标准,加速AI在国民经济中的融合。中国还计划参与国际AI标准的制定。本月初,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并通过了AI决议。该决议的要点是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用AI技术的平等权利。 在与美国企业的创新竞争中,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中国AI相关产业规模的增长势头明显迅猛。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报告,从2014年开始的10年间,申请生成式AI专利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在此期间,中国的专利申请件数为3.8万多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6200多件)的6倍以上。 中国已展现出在AI生态系统中占据明显领先地位的意愿。中国企业正集中精力开发自主AI和AI半导体,以避开美国的限制。 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韩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基本法案》甚至还没有被讨论,平台公司受到各种法规的约束,行动受到限制。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美国的牵制下,中国企业短时间内很难赶上美国科技巨头。高丽大学技术与管理研究生院教授李成烨表示,“生成式AI的开发不仅需要大量数据,还需要用于AI学习和推理的图形处理单元(GPU)等芯片组,以及专业人才。”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韩国6月份造船订单只接到8艘,与中国“差距巨大”!
    7月18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三星重工业等韩国造船业界在今年6月乃至上半年的全球船舶订单市场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仅排在第二位。 ​据英国航运市场专门机构克拉克森统计,今年6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243万CGT(100艘),其中韩国以22万CGT(8艘,9%)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中国承揽了190万CGT(74艘船,78%)订单。 上半年(1-6月),全球累计订单量为2401万CGT(903艘),较去年同期的2471万CGT(1120艘)下降3%。其中,韩国594万CGT(132艘,25%),中国1540万CGT(615艘,64%),较去年上半年分别增长9%和12%,市场份额也增加了3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6月份全球订单积压为1.3335亿CGT,环比减少136万CGT,其中韩国占3829万CGT(29%),中国占6895万CGT(52%)。与上月相比,韩国减少了86万CGT,中国也减少了4万CGT。与去年同期相比,韩国减少了81万CGT,而中国增加了1011万CGT。 截至6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持续上升至187.23。与去年6月(170.91)相比增加了10%,与2020年6月(126.93)相比增加了48%。 按船型划分,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为2.64亿美元,超大型油轮(VLCC)为1.3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为2.685亿美元。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中国电池在海外突飞猛进,韩国的电池亮起“红灯”!
    7月18日,韩国媒体《京乡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电池企业纷纷加快出海步伐。受此影响,三家韩国电池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根据能源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至5月,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销售的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所搭载的电池总使用量为130.0GWh,比去年同期增长13.1%。 除了中国内需之外,中国宁德时代还在海外市场扩大份额,以34.9 GWh(份额26.9%)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1.4%。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现代汽车集团的Kona、Niro、Ray等电动汽车均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与特斯拉一起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中国比亚迪也在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比亚迪为5.0 GWh(份额3.8%),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5.3%。 中国电池企业的全球攻势,直接影响到在全球市场与其竞争的三大韩国企业。在各企业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排名中,韩国三家企业(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SK On)均位居前列,但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至46.8%。 LG能源解决方案以33.3 GWh(份额25.6%)增长5.9%,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宁德时代。 SK On以13.9 GWh(份额10.7%)排名第三,同比增长5.0%。SK On计划将福特专用生产线美国佐治亚州第二工厂转变为现代汽车专用线,并在匈牙利运营30GWh工厂,目标是下半年扭亏为盈。 三星SDI在韩国三家公司中增长率最高,为27.2%,以13.7 GWh(份额10.5%)排名第四,在市场不断增长的储能设备(ESS)领域争取大订单,在北美和欧洲,正在寻找摆脱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方法。 日本松下以13.3 GWh(份额10.3%)排名第五,下降26.5%。松下认为北美电动汽车市场将放缓,因此将业务战略从以北美为中心转向以北美和日本为中心。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韩国产品为什么会被挤出中国市场?
    7月18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在对美出口20年来首次超过对华出口之际,一份报告分析了韩国对华出口低迷的原因。这是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近发布的《通过供应链分析审视韩中贸易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报告。 ​据统计,去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为1248亿美元,比2022年(1558亿美元)下降19.9%,创40年来最大降幅。此外,今年1-5月,对美出口额为533亿美元,比对华出口额526.9亿美元高出约6.1亿美元。 与此同时,去年对华贸易逆差为181亿美元,这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也是历史上最大的逆差。 报告分析,这是因为中韩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韩国企业的供应链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从单纯加工外国中间产品“进化”为生产和出口自己的中间产品。 因此,去年中国的全球进口中,中间产品的比重为45.1%,比2016年下降了8.4个百分点。 同期,中国对韩国的进口增长放缓,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内的所有加工水平的产品。 与此同时,最近5年间韩国的产业出口结构可以概括为,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度上升,同时海外中间产品供应者的作用有所缩小。 特别是,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比重从2016年的27.3%上升到2023年的31.3%。 其中,2017-2023年,充电电池相关原材料加工品对华进口增长势头明显。对中国的前驱体、氢氧化锂、正极材料和正极活性材料进口额从2016年的1亿至2亿美元大幅增长至去年的25亿至49亿美元。 去年,韩国对华出口中,中间产品所占比重为78.4%,比2016年上升5.5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中国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中国在韩国的中间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迅速下降。 在中韩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韩国企业在华生产设施的比例仍然很高。 据彭博社报道,截至去年底,韩国主要公司15%至20%的全球生产设施位于中国。就充电电池而言,在供应商的生产设备所在地及总部所在地中,中国的比重均居首位,推测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较高。 因此,从长远来看,为了加强对华出口基础,有必要将对华主要出口产品多元化为消费品,并扩大对中国内需市场的渗透。 报告强调,“不仅要针对中国的中间产品需求,还要针对快速扩大的消费市场,通过最终产品多元化,应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同时,“除了韩国企业已经进入的地区外,还需要将客户群扩大到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和国内企业。这可以加强对华出口的基础。” 报告还建议,“需要支持研发和设施建设,使韩国企业能够将目前中国垄断的原材料加工和冶炼技术国产化,实现供应链的内部化。”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全球AI独角兽企业,美国120家,中国呢?
    7月17日,韩国媒体《Newspim》发表文章称,据调查,全世界AI(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中,81%是美国和中国企业。据分析,事实上,美国和中国正在引领全球AI产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球AI企业有3万家,美国占总数的34%,中国占15%。此外,英国、印度、加拿大和德国的AI企业正在快速增长。 此外,截至一季度末,全球共有1328个AI大型模型(LLM),其中美国占44%。中国的份额为36%。如果将两国加在一起,份额达到了80%。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第一季度末,全球AI独角兽企业数量为234家,比2022年底增加64家。随着ChatGPT的出现,AI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了37%。 其中,美国AI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20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为71家。两国独角兽企业总数为191家,占全球总数234家的81%。 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独角兽企业越多,说明国家的创新能力越强,新增长点越丰富。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韩媒:包揽前四名,中国申请的生成式AI专利是美国的6倍!
    7月17日,韩国媒体《全球经济》发表文章称,最近10年(2014年至2023年),在引起全球关注且快速增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中国是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中国申请的生成式AI相关专利是美国的六倍。不过,也有评估认为美国在生成式AI技术水平方面仍然领先。 ​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状况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共申请专利38210件。这一数字超过了54000项生成式AI相关专利总数的70%。美国排名第二(6276件),韩国排名第三,申请了4155件。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日本(3409件)和印度(1350件)。 从机构和公司的情况来看,中国包揽了前四名。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腾讯(2074件),平安保险、百度和中国科学院分列第二至第四位。美国IBM以601件排名第五。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以468件排名第七。 随着2017年“深度神经网络(DNN)架构”的出现和技术水平的飞跃,与生成式AI相关的专利申请大幅增加。去年申请的生成式AI专利占过去10年申请的专利的四分之一。WIPO专利分析主管克里斯托弗·哈里森表示,“专利的快速增长显示了该领域的潜力,生成式AI未来将对各个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脱颖而出,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在吸引专家关注的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的一份报告,去年学术界认可的“值得关注的生成式AI模型”中,有61个是在美国开发的。欧盟有21个,中国只有15个。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 欧盟对中国汽车关税进行临时投票,12个国家赞成,4个国家反对!
    7月17日,韩国媒体《Newsis》发表文章称,欧盟就确定中国电动汽车关税进行了“咨询投票”,成员国的赞成和反对立场出现了明显分歧。 当地时间16日,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此次投票中,欧盟成员国中有12个国家投了赞成票,4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其余11个国家弃权。 本次投票为非公开投票,并未透露各成员国的投票情况。 然而,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称,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支持征收关税,而德国、芬兰和瑞典则弃权。 此次投票是初步投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将影响欧盟的最终决定。 此前,欧盟从本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征收27.4%至47.6%的关税。 这些关税一旦最终确定,将从11月2日起实施,并将持续五年,除非代表至少65%欧盟人口的15个国家反对这些措施。 在此期间,27个欧盟国家将投票决定是否过渡到为期5年的固定关税。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宝马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比之前计划更低的额外关税。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欧盟委员会将承认这两家公司为‘合作企业’,并将目前37.6%的关税税率降至20.8%。”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商业经济论坛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